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 进

  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日趋深入课堂教育的形势下,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内提高教学质量?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以下几点经验,现在提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和体验。
  
  一、重视课前准备,确立明确目标
  
  课前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它不仅要求教师钻研教材,还要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准备好教具。上课前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即把握好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的,联系学生实际,重点难点记牢,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等等。例如: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我在课前准备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如鞋盒、足球、魔方、茶叶筒等教具,并提前让学生准备了文具盒、圆铅笔、粉笔盒、乒乓球等学具,上课时我拿出实物让学生认识并让学生自己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图形,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记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巧设课堂习题,重视难点突破
  
  数学的学习往往是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练习题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设计练习题,又应重视重点难点的突破,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练习题的设计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课前练习题:也就是在新授课之前进行有关内容的复习,这种练习是为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分数乘法前,可先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这就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2、突破性练习题:在新的教学内容完成后,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针对难点突破的单项训练。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应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找对分应率,填写关系式和作线段图等练习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动手性练习题:通过让学生画、剪、拼等形式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通过让学生自制圆柱体,并将圆柱体剪开分成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公式,加强了学生对这一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很轻松地就突破了难点。
  4、口述性练习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在综合法或分析解题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的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强化知识巩固,重视实际应用
  
  新的知识掌握之后,学生对新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这时,深化知识、运用知识就成为十分关键的环节,这样,还需进一步设计拓展性题目来强化。主要形式有:
  1、独立完成性习题:新课结束后可布置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强化运算顺序,提高教学效率。
  2、讨论合作性习题:在简单基础性习题完成后,可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在讨论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展学生思维。例如: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时,启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多种解法,可用整数方法解、分数方法解等等。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并可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引路人,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四十分钟出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