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糜红缨

  摘要: 为贯彻落实“05方案”,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更新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前提,整合课程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优化课程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环节,改进教学手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拓展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必要延伸。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主要思路主要内容创新点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的背景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是在“05方案”出台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深刻变化,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而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研究。该项研究遵循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思路是:更新教育理念、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拓展社会实践。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必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要及时反映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现实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解答学生思想上的难点、疑点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新思想和新方法。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必须体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理论武装的同时,精简、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切实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必须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全面创新,特别要大力提倡和推广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以及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整合课程体系,减少课程门类。
  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存在课程门类多,课时量大,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缺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施学分制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具体情况,自2005级起,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以下四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Ⅰ: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课,课程性质为院定必修课,第一学期开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Ⅱ:4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性质为院定必修课,第二学期开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Ⅲ:2学分,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为院定必修课,第二学年以院定选修课的组织方式进行。学生必须参加该课程的学习,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形势,每学期初确定专题和上课人员,两学期滚动开设,学生原则上在二年级学完。
  思想政治理论课Ⅳ:3学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劳动实践,社会实践1学分,劳动实践2学分。
  同时开设《21世纪国际关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心理学》、《现代伊斯兰与国际恐怖主义》、《刑事案例分析》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课程。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既克服了课程门类过多、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矛盾,又保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教育内容不变,还满足了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实行专题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在整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对各科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提炼,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系列专题,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点,由教师分头备课,实行专题教学。这样既体现了“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更精练、更充实、更具有针对性,又充分发挥了教师个体在各自学科专业和知识积累方面的专长和优势,把每一个专题备精、讲透。
  (四)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性。
  1.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教学手段。在信息时代,“一本教材(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普遍实行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自行研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了网络课程,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2.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特点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努力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突出科学性、思想性相结合,教学形式上力求丰富多样,把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专题讨论、观看音像资料和旁听法院庭审等形式相结合,注重教学中双向互动性,全面开始实施案例教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既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难点和基本内容都讲清楚,又可以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3.完善考核方式。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而恰当的考试方式不仅可以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检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进步的状况。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课外育人渠道。
  随着我校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由于受人力、物力、交通、实践基地等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传统的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已很难组织实施,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育人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着较宽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较丰富的思想教育实践经验,具有向课外延伸的条件和优势,再加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为其向课外延伸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课外途径具有广泛的多样性。目前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形式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领域。
  1.与宣传部、学工处、团委合作,将社会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的方案策划、课题确定、具体指导等。
  2.开设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类的讲座。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的讲座、作学术报告等形式,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人生体验,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人文氛围,提供了一个开阔知识视野的学习空间。
  3.指导学生开展“双学”(学马列、学党章)。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来说是追求政治进步、思想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广大学团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对积极靠近党组织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迫切的需要。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性质、宗旨等基础知识知之不多,在学习过程中存有不少疑虑和困惑,教师需要加以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做党校、团校的兼职教师,或双学小组的顾问、指导教师,可以给他们以指导和辅导。

  4.参与、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思政教研室在教学计划外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公益性等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对学生改善素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特长,锻炼各种能力,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陶冶情操均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参加省人文社科知识竞赛,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常年指导的学生社团有“法律协会”、“朋辈社”。
  5.开展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创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中心,积极协助学生部门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中心通过电话、电子邮箱和与学生面谈等方式,近年来接受学生的各类咨询近千人次。此外,思政教研室与学工处常年合作,思政教师在学院“学生访谈室”值班,主要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为培养一代健康人格的青年学生作出了努力。
  6.兼做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有兼做学生管理工作或班主任的经历,在大量接触和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掌握学生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的创新点
  
  我们认为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创新,其中创新性明显且意义重大的观点和做法有:
  (一)以系统改革与创新为着力点。
  我们认为以上五个环节紧密联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其中更新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前提,整合课程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优化课程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环节,改进教学手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拓展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必要延伸。
  (二)以教研科研项目为支撑点。
  近年来,思政教研室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多项项省级课题的研究,主要有《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与途径研究》、《新方案新挑战新机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德育》、《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的系统性研究》、《社会整和问题研究――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通过多个项目的课题研究,教师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思想政治状况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以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思想品德课(包含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曾被列为学校首批重点课程进行建设。2006年思政教研室改革以后的两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全体教师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用抓好各门课程建设来促成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整合,构建更系统、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体系。
  (四)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为载体。
  教育科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命力之所在。在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探索面向新实际的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必须探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作出改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教书匠”角色中摆脱出来,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素养,拓宽其专业知识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视野,进而提升学术与教学魅力。
  近年来思政教师担任主编、副主编出版教学参考用书3本,编写校内讲义10本。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读本》获2003―2007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近年来马列教研室专职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10余篇论文获奖。
  (五)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与提高为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结合我院实施学分制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具体情况,将社会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增强和深化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强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很强的针对性,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进一步发挥了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较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结构矛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77-191.
  [2]杨宝果.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设置和内容结构的改革与创新[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1),(2):44-51.
  [3]王卫平.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7-30.
  [4]张雷声.教育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J].高校理论战线,2005,(5):32-33.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项目编号06SJD880044,项目名称《新方案新挑战新机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