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大学教育生涯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者,也是大学生能否成才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对班级管理与教育的质量。当前,某些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呈现的职业懈怠问题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如何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效率 影响因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一些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发展的脚步。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辅导员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程度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过程中,工作效率低、积极性不高、专业化进程缓慢、职业懈怠等状态不断出现,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要迫切找准症结予以解决。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
1.职业满足感有待欠缺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管理、学生班级事务的管理等,是班级学生的大管家,事情较为繁琐,管理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能力的提高方面产生一定的迷茫心理,一时不知该从哪处抓。而且高校辅导员一般还兼教授专业课的职责,变成管理者和教育者,导致自身的工作任务更重。再加上部分高校高层管理者对学校辅导员不重视,导致在一些人眼中,辅导员工作常常被认为是副业,致使高校辅导员自身就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认同感[1]。
2.辅导员待遇保障有待提高
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较多,处理的事情较为繁琐,任务量巨大,但是相比较专业授课教师而言,待遇远远比不上,高校辅导员的工资水平常常被边缘化、随意化,缺乏科学的工资保障机制。高校辅导员除了工资水平与其他专业授课教师有很大的悬殊外,在职称评定也较为困难,不仅体现在没有一套完整、科学、针对性的大学辅导员评定机制,而且由于某些高校的不重视,致使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定难上加难。而且辅导员工作的研究课题来源面窄,导致辅导员申报课题比较困难,这些都阻碍辅导员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3.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定位不准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中辅导员面临的挑战与任务越来越艰巨,管理的事情越来越繁琐,再加上外界对辅导员职业的错误解读为副业,导致一些高校辅导员开始对自身的职业缺乏信心,有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不想钻研工作能力的提升。另外,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大,事情较为繁琐,琐事上花费的精力较多,这也在一定方面影响其对自身工作价值的判断,不能很好地进行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2]。
4.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不够
当前高校辅导员普遍呈现年轻化,缺少一定的工作经验,无疑在学生的管理中方法措施欠妥。另外,由于当下高校辅导员的待遇保障有待提高,公众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度有待提高,这些都导致高校辅导员对自身职业不能有很强的认同感,导致高校辅导员流动性较快。再者,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专业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而高校对于辅导员的专业素养的关注不够,定期的学习力度不足,这些都导致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不能与时俱进。
二、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对策
1.提高辅导员自身职业的认同感
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感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对自身职业的热爱。而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感的提高还要全社会一起努力。首先,高校管理层需要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在学校中营造相应校园文化,形成辅导员工作受到尊重的氛围,引导学生尊敬辅导员及其工作,学校还可以从工作与生活起居上给予辅导员足够的关怀。其次,社会也要努力认同辅导员的职业价值,不歧视,不忽视,让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深入社会每一个人的心中。最后,辅导员自身也要重视自己的职业,增加自己的热情,努力融入到大学辅导员这个角色中,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
2.提高辅导员的工资待遇水平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大管家”,他们的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对大学辅导员的关心应更多地遵从人文关怀的理念。首先摆在眼前的就是高校辅导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只有切实保障辅导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与辅导员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做好合理的安排,才能让高校辅导员真正融入到自身的职业中。在提高待遇方面,要做到同工同酬,公平对待,建立明确的奖惩激励机制,对那些工作突出的辅导员要鼓励表扬,而对于工作效率低下的则应采取合理的激励与惩罚并存措施,让高校辅导员工资的高低与自身的工作效率挂钩,或者让辅导员工作效率与职位晋升挂钩,调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3.摆正高校辅导员的自身职业定位
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任务的巨大繁杂,致使其对于自身职业不能很清晰地定位,不仅不能够提高辅导员融入自身角色的层次水准,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工作状态。辅导员自身职业的定位,一方面学校要有一套完善的辅导员工作评价激励机制,明确引导辅导员的工作方向,知道工作的重点在哪,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要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认清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建立清晰全面的职业发展图景,明确自己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坚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这样才不至于在工作的杂事中产生懈怠情绪[3]。
4.加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的训练与提高
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受教群体知识素质高、人数众多、类型多样化,这使得高校辅导员对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有效提高,一方面在于辅导员自身的努力,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管理知识的拓展,开阔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高校也应不定期地对辅导员的业务素养进行培训,并且对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水平进行定期的考核,让高校辅导员从思想上意识到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让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水平能够跟上学生需求的步伐。
三、总结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的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各高校中还存在某些大学辅导员工作懈怠、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应引起教育界的关注。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管理,使他们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能对自身的职业产生认同感与幸福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现状及关系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
[2]浦永杰,王梅.试论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工作效率[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1:127-128.
[3]邱有华.论基于提升职业幸福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13,11:93-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85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