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落日芳草下,种下迎风的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正是读书天,我却温一盏香茗提神后,放下手中的书,群发消息约了三五好友去踏青。倒不是我贪玩,而是早已告别了曾经那个总是足不出户看一下午书的自己。这一切的改变,都缘自遇见姗姗。
  少年时,我偏内向,唯一的爱好便是读书。于是,父亲饱藏旧书的那只橱柜成了我挚爱的珍宝。
  是怎样发现它的呢?原本橱柜是密封的,但有一天,长到了壮年的狗狗用脑袋将它顶出了一条缝。那一天的我,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般偷偷将手探进去,抽奖一样拿出一本《红楼梦》。等到大人们睡下,我便悄悄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
  就像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不知道窗外哪一刻升起朝霞一样,某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坐在教室第一排的我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世界恍如隔了一层磨砂玻璃。直到有一天,父亲阴沉着脸坐在沙发上审问我:“你是不是在橱柜里拿书了?摆放顺序都不一样了。”
  父亲告诫我,想看书可以直接告诉他,他非常支持。但有些书并不适合我这个年纪读,为此他做了分类,右侧的那排可以任我取阅。
  那一秒,我听到了秘密破碎的声音。或许得不到的永远最珍贵,或许是青春期的叛逆因子让我与他作对,书本重新被我尘封。为了与同龄人有共同话题,我培养起更多的爱好:游泳、打游戏、追偶像剧……同学终于不再喊我书呆子了。我把自己包装成一枚色泽明亮的浆果,去取悦别人。而快不快乐,只有自己清楚。
  升学打破了这种短暂且虚伪的热闹。考入重点高中后,周遭全是陌生而疏离的面孔,我心上那扇脱漆的门从此幽闭。仿佛昨日还在沿着童年的堤岸游荡,一转眼就爬上了成人的贼船。
  书本重新被我拾起。我看莎士比亚,看一切晦涩难懂的外国经典,更多的时候,一个人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眺望外面的落日芳草,流云飞鸟。盛夏黄昏,我带着油墨香穿过盛大的蝉鸣,隔着熙攘的喧嚣,校园广播里那副清甜的嗓音缓缓涌入耳中:“种给离乡的人,种给太宽的路面,种给归不得的心情,种给留乡的人,种给落难的童年,种给出不去的心情……”美好的语句宛如温润的植被,将我内心的燥热一一抚平。
  像要竭力求证某个结果,我跑到广播站唐突地敲门,开门的是一位盘着发髻的女生。我问她:“请问刚才那首诗叫什么名字?”“你没听到我后面的介绍吗?”姑娘笑,“刚才我念的其实是歌词,歌名叫《种树》。”那一刻我才发现,文艺的本质并不只在读书本身,一首诗、一句歌词也能轻易叩响心扉。
  姗姗因此成了我的知己。在她准备广播稿的时候,我就帮她打下手。有次我在论坛发现了一出很好的广播剧,就推荐给了她,没想到节目播出后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我得意忘形,下楼梯时华丽地跌了一跤,姗姗在我背后蹲下来大笑,笑声仿佛贯穿了我的整个青春。
  笑完后她才发现我的伤口流了很多血,将我送医护室,小心翼翼地替我上药。看我疼得龇牙咧嘴却说没事,她摇摇头:“你啊,既然装作刀枪不入的样子,就要做好被万箭穿心的准备。”
  我被她轻易洞穿。书伴我成长,又让我孤傲不群。我看不上很多人和事,除了看书以外,耻于倾听。比起高谈阔论,我更愿意享受精神乌托邦的宁静祥和。这注定了我的不得志,我会变成离开人群的孤岛。
  我一直记得姗姗说的一句话:“其实每个人何尝不是一本书。我们有时候也应该放下骄傲,走进人群中去翻阅别人的过往和梦想。但是,也千万别放弃自己内心的审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89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