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跑偏的“自由”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个人生存权高于别人的生存权;个人的生命高于公德;国家、道德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个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跑得比兔子还快”的都江堰教师范美忠是去年汶川地震中的新闻人物,这位老师出名,不仅由于他毕业于北大,还由于他在地震中,不是像其他教师一样,带着学生往外跑,而是一溜烟儿,弃学生不顾,第一个跑到了学校的操场上。
更大的争议发生在范老师自己发帖“揭短”之后。5月22日,范美忠在某网站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表示自己“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之后,范美忠又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说“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
原名范美忠的他因此被称为大地震中“最无耻教师”,“范跑跑”这个谑称在网络流行开来,用以讽刺那些对事情不负责任,仓皇而逃的人。
这是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在灾难时做出的简单选择。但给这个人加上个身份――教师,并且课堂上还有一群孩子,地震来临他却先跑了,再读这段“洋洋得意”的“自白”就不得不让人对这种所谓的“自由主义”选择产生愤怒。而这种行为发生在出身于五四精神发源地北京大学的范美忠先生身上,蕴含的意义更是显得非同一般。
1917年2月,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教导北大学生要“砥砺德行”:“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他还谆谆告诫学生“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同为北大人的青年学子心态颇为复杂,一方面以不相信的笔触骂范“居然”是北大的,“丢尽”了北大的脸;当看到范跑跑在凤凰卫视中与郭松民辩论的“卓异”表现时,6月7日,在凤凰卫视的节目现场,范跑跑自称是中国最优秀的文科老师之一,有嘉宾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事后被网友冠以“郭跳跳”、“郭道德”之类的绰号。原先反对的人很多开始“倒戈”支持范跑跑,他们欣喜若狂地表示范“完全没有给北大丢脸”,有毫不掩饰的“激动”――人们并没有预料到,“范跑跑”已经悄然培育了如此之多的拥趸,而大多数就是我们的精英青年。直到近日,已经成为“国际名人”的范跑跑风波仍未平息,不但北上教书,还在积极收集相关言论准备出书。
范跑跑是当代青年的一个缩影。按照学者陶东风的说法是:“当代年轻人综合了很多矛盾的地方。我这个年纪的人,年轻时都被宏大的话语体系迷惑过,现在的年轻人则有一种清醒得多的对冠冕堂皇的大话的清醒认识。但他们又有一种‘实利主义’和犬儒主义的态度。”他们并不理解自由主义的真实含义,往往将利己、逆反视同为自由主义,而不愿不敢负担责任,并以此为骄傲。但事实是:一百多年前,他们崇拜的崇尚个人权利的西方社会发生了件大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灾难来临,邮轮上从头等舱到末等舱的所有人类都自觉遵守了这么一个约定:“儿童、妇女和老人优先”。
美国时代周刊为中国当代青年安了个名称:“China’sMeGeneration”(我一代),“这一代年轻人他
们崇尚自私自利和远离政治的实用主义。他们喝着星巴克,穿着耐克,疯狂地写博客。但有一点,他们不关心政治,对选举权毫无兴趣。也不奇怪,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中国1978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出生的,他们的自我中心倾向被铺天盖地的消费主义、互联网和视频游戏所激发。”
年轻人成年时间越来越晚,逃避成年的责任和价值,比他们的前辈更倾向于怀疑,更容易陷入孤独,他们普遍找不到可以信任、有归属感的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抗震救灾、奥运会这样的国家大事促使了一种集体意志的觉醒,也促使了爱国热情的大爆发,从积极的方面去解读,或许可以看作是年轻一代于碎片中重建崇高感的努力。
克拉玛依特大火灾
1994年12月8日,在造成288名天真美丽可爱中小学生和36位掩护学生的教师死亡的惨绝人寰的克拉玛依特大火灾悲剧中,一位女性官员只顾自己逃生,不指挥打开所有安全门和组织学生疏散。她凭借对火灾现场地形的熟悉钻进了厕所,又凭着成年人的力气,把原本可塞三十人以上的厕所反锁顶上,任凭孩子们哭喊也绝不开门。事后在厕所门外地上发现一百多具学生尸体,她是高喊出近几百年来最无耻名言“学生不要动!让领导先走!”的两个嫌疑人之一。该事件被掩盖了长达12年后被披露,国人称这场火灾为“一二八事件”。
茅于轼言论
2008年5月,经济学家茅于轼抛出“牺牲自己造福别人是愚蠢的想法。当然,我也要强调,在个别的情况下,为了大众牺牲自己是必要的。比如面临做亡国奴的危险,或者扑向一颗将要爆炸的炸弹以避免更多的人受伤。不过这种机会现在我们很少会碰上”的激进言论,引发争议。
“杨不管”事件
2008年6月12日,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七(2)班,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经贵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称呼,他是否负有责任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现在“杨不管”已被调离教学岗位,同时承担10万元赔偿费用,并被处以行政记大过处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9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