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先生黄文斌迎新春楹联作品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一样的南方
——关于黄文斌的刀与诗
古邕州实为一非常奇葩之存在。四季花乱开,无有终止。铺天盖地之视觉满涨感,随时准备撑破外来人眼眶,蛮横至了无心肺。而行于野,随时会被落下的芒果椰子砸中脑袋。
此地人士亦操粤方言,而尾音略带与港地八点文件电视剧迥异之土气。此地民族欢融,壮侗同胞几乎要忘记己之霸蛮本色。
是故,成于斯,浸润于斯,习艺于斯,邕人黄文斌似横空出世般杀入江南,便不再显突兀怪异。
黄文斌,江湖人称“黄广西”。或因“广西”二字气象更壮大,倏忽即连接上孤梅四隐、桃谷六仙、江南七怪等等武侠传说中之异人顽主。虽黄文斌未必有力拔山兮之功夫,却仅凭一把小刀,就将自己塑造成武林中的一尊雕像,旁人绝无可能视而不见。
不同于上述江湖英雄抱团相与,黄文斌在杭州始终孤身一人战斗。他从一个更远的南方来到这一个南方,看上去多少有一些“水土不服”。他是一名刀客,刀客之使命就是白日放歌纵酒后,夜半无人私语时,集千钧之力于一发,以刀为笔,纵横秦汉,将汉字变为可视图画,篆刻于芙蓉荔枝田黄之上。刀刀不见血而刀刀见血。如此数载,天昏地暗,方得看山又是山,看水还是水,以求青春作伴好还乡。
杭州刀客鲁齐(大东)曾在早年间喟叹:“若非黄广西这号人物存在,我早已放弃篆刻。”
以齐之篆刻绝学与审美功夫,将广西引为于今之世海内唯一“对手”,多少有惺惺相惜之意,也令听者不得不收拾形容,沐手焚香,端立于前,以企观真意。
而从这一层面旁观,便更觉其有“相”。因头顶寸草不生,黄文斌时常成为孩童耍玩的对象,又或者偶尔上山,行经寺庙,总有游人牵着这位"方丈"合影。无论哪种情况,黄文斌只呵呵一笑,任由摆布——他本就不是那种在生活层面上摆弄古典格调的人。
不穿唐装不弹古琴,可汉唐都在心里装着。心里有大盂鼎毛公鼎,有欧颜苏黄,更有万千快活悲慨。这些东西被不经意地藏起来,并不作为炫耀的资本。或许一个朴素的人,只能靠作品说话。而这本身就是一切了。
况且黄文斌早年学习西洋艺术出身,谈及西方美术史的流派和现在活跃在双年展上的艺术家,比一个接受了六七年学院教育的人来得还要熟悉和迅捷。
因为远离这一个“江湖”,是故一些所谓“现代书法展”,并未邀其挤入那过江之鲫中,这恰好给了他一种适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正是让一个独立艺术家保持独立性,维持艺术真正自尊的法门。
一个异乡人在江浙书坛印坛混迹之艰辛,是所有“闯入者”都必须打通的一个关节。黄文斌总让人想起南宁城里城外野生野长的那些花,明明艳得刺眼,却因为没有种在花坛里,屡屡被当作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可往往这突如其来的耀眼惊艳,才是奇崛诡丽之所在,而更令人心潮澎湃。
黄文斌笔下生出晴天霹雳般的中楷,那种不欧不苏又欧又苏的造字方式,全是司空图笔下的“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而其以鸟虫篆入书,亦捡起了一种失而复得的传统,枝蔓旁逸斜出,而轨迹中正,无有漫不经心的倏忽用笔,全是取之有度的格律章法。而那种自春秋传下来的字形格律,在黄文斌笔下,却似美酒倒在鲜花上,瞬时五感俱通,又似毒虫撕咬脚背,以其痛感入视觉非西南山野之人不能体会。这是一种南方的气象,而这一个南方,亦绝不是目下主流世界的南方。
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铺垫,再看其篆刻,多少能体会到一点不一样的滋味。此一时代刀笔客,多愿追随“诗品”,大概是缺什么就要补什么。所以,今之印坛不时可见浑浊的“典雅”,狭隘的“旷达”,俗气的“清奇”以及逼仄的“飘逸”。
所幸,黄文斌并不可能落入这样的俗套。一个真正的绅士偶尔想要耍一下流氓,但他怎么可能流氓得起来呢?
而又不同于谦谦君子的中正教养,黄文斌其人其篆刻,无不有一种荒蛮感。这是夸父的荒蛮、相柳的荒蛮、刑天的荒蛮、共工的荒蛮,是长久被江南水土孕育的人们难以拥有的特殊气质。
其刀下之作总结起来,就是乍一看“疏野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再一看“缜密沉着”,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放下捡起再观,便有高人画中,令色氤氲,浅深聚散,万取一收之感。
黄文斌的刀当然有这样的层次。那把刀来自比南方更远的南方。刀下是诗的层次,酒的层次,也是一种带着镣铐的狂欢。他心里的绳子牵着他的刀,所幸那根绵延两千年的绳子虽几近透明,卻从来就没有折断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