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产业化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从农业产业化角度入手对新型农村规划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基于农业产业化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策略,提出当代乡村规划发展模式的核心是跨越农业产业结构的边界、适应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改变低效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从而达到融入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格局。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规划策略
1 绪论
1.1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现状
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农民的视野不断拓宽。传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原有的生活模式随之改变,一些农村地区率先开始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规划和村庄环境的整治。有些村庄根据产业情况因地制宜规划比较成功,也有很多做的不够理想。农村社区规划方面可参考的资料和研究较少,对应的规划理论也不成熟。有些农村把城市规划的理论直接套用到农村,丢掉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在产业规划上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引发新的矛盾。因此,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进行新型农村规划策略研究,将产业规划融入社区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思路。
1.2 农业产业化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意义
农业负责国家粮食存放、农民收入、农村环境等多方面的任务,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农村村民的生产生活,也会对农村社区建设形成重要影响。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势必要考虑如何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提升农民生存和活动环境、营造生态环境,为农民创造宜居环境。
现阶段农业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倾向于发展战略等比较笼统的研究,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方面相对较少。所以,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研究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
2 农业产业化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推动
2.1 对村庄人口结构的推动
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劳动力的转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会影响到新农村的规划建设。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民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土地资源更集中,农活的效率越来越高,需要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少。所以,农业产业化显得特别急需,需要农村的一部分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员和资源需重新分配。
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是长期以来家庭成员的主要组成。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空巢家庭、留守家庭与隔代家庭越来越多,会对家庭及社会的良好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农业产业化必须考虑家庭成员结构这个问题。随着产业调整,也会有部分村民回村居住或创业,这样留守家庭减少,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2.2 对村庄空间功能的推动
(1)村庄重组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村民可以不受土地的限制向城镇转移,更多的村民不在从事农业生产。大量农民转移到农村中的其他产业或城市。农业经营的转变,导致农民向生产效率高、就业收入较高、公共设施完善、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别的村庄聚集或城镇转移。新农村规划要抓住产业化的良好时机,将村庄格局重组,使规划更符合新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2)村庄变小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留守的人越来越少,传统的村庄布局比较松散随意。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村庄的常住人口和用地情况有所变化,村庄需要重新定位分级。村庄变动有增长和减少两种情况。如果产业化的发展给村庄带来更完善的职能,增加更多的公共设施,则会有附近松散的农村转移过来,用地变大,伴随第二、三产业地的增加;如果村庄随着功能的减少,只剩下生产类,用地功能则会减少,用地会变小。
(3)村庄功能多样化
村庄功能多样化,也会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村庄可根据自己的地理、人文、景观等特色进行规划。村庄功能的多样化,会形成不同的村庄布局方式。农业产业化形成新的产业群,出现新的农业产业区。并有各种附属建筑和设备来满足村民要求。现有村庄大多还是以居住为主,农业产业区考虑较少。农业产业化是发展方向,村庄规划需考虑农业产业区与生活区的相对关系。
2.3 对村庄布局的推动
(1)對村庄功能分区的推动
在乡村地域整体空间功能上,随着农村土地的集中,村落的功能分区集聚发展,变得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生产格局由小规模分散型转变为集中型。农业产业化使农业生产空间、工业生产空间和生活居住空间逐渐分开布置,新农村规划建设,使农民居住和生产更集中,乡村功能布局将由原来的自由松散发生质的变化。村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有经济优势、距离城市比较近、公共设施比较充分的村庄将更集中,直接逐渐城镇化;那些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缺乏的村庄将被整合,解决村庄空心化的问题。
(2)对村落规模的推动
村庄布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村庄规模,村庄规模又受农业生产活动半径的制约。长期的传统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活动范围较小,村庄规模常常也不大。在现代农业条件下,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农业活动半径也随之增大,村庄规模应大于以往村庄建设的规模。
随着产业化,村庄建设会出现两种趋势:首先,本来规模就大的村庄,土地用地规模也大,农业发展有无限的前景,村庄规划时,可以将规模小的村庄合并过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其次,村庄增加公共设施时,会选择规模大的村庄为增加点,这样可以提高其利用率[2]。
(3)对基础设施的推动
产业化的背景下,必须增加配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才能更好适应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产业化农业的演变。基础设施除了道路设施、给水排水工程设施、电力电缆等,还包括新时期的公共生产需要的设施,有肉类加工、农业物流、农业仓储和大型农业机具设备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性设施,主要有农村教育培训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娱乐机构等,直接让农民受益。产业化很好地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3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策略研究
3.1 产业化发展规划策略
优秀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可以为发展农村观光旅游业、农村采摘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考虑发展农村观光旅游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适应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除了发展农村观光旅游业,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更好地保护森林植被,减轻大气污染,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增收,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同时当前城市居民对于假日休闲的需求增加,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来农村旅游观光。
通过细化村庄的产业布局,为村庄找到一条可持续的造血机制,积极寻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的发展路径,在改善村庄环境、优化村容村貌的同时,提高村民收入。可以采用“一产转型增效、三产培育拓展”的产业发展思路。一产转型增效,坚持大农业为基础,通过生物技术、有机技术为重点的多元复合型的农业技术应用,提高基础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瓜果,提高农作物的附加值;三产培育拓展,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农村采摘观光服务业,农家樂等相关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收入来源,创造部分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3]。
3.2 集约土地空间、完善设施配置策略
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村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应遵循方便使用和节约土地的原则,充分考虑村庄的分布特点,因地制宜进行配置,避免浪费建设和重复建设,并结合村庄的职能分类不同,配置相应的衍生配套设施。
村庄规划尽量保留原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此基础上,增加老年人活动中心、超市商店的数量和规模以及乡村物流配送点等设施,在各个区增加小型商业、公厕等设施。结合村内空地区域建设广场、游园、停车场等公共场地。
3.3 农村社区规划的启示和思考
村庄在规划设计中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利用优秀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发展农村观光旅游业、农村采摘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除了发展农村观光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轻大气污染,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增收,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同时当前城市居民对于假日休闲的需求不断增加,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生态农业,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来旅游观光[4]。
依托于农业产业化基础之上的当代乡村规划的发展建设,它不再是建立于旧的产业结构之上的村庄改良,而是当今现代农业新的产业结构发展的表征。当代乡村规划发展模式的核心是跨越农业产业结构的边界、适应新的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改变低效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从而达到融入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陈珲,马亮.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的村庄规划研究——以安远县上寨村村庄规划为例[J].城市设计,2018,(8):79-82.
[2] 黄晓芳,张晓达.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体系构建初探——以武汉市为例[J].规划师,2010,26(7):76-79.
[3] 姚尚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当代乡村聚落布点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4] 肖哲涛,郝丽君,陈红涛."三化"协调发展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应对[J].小城镇建设,2013,(2):48-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1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