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实行音乐新课标的现状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2011年,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发行,至今近8年的时间,如果各地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行的第一年开始就严格的执行各项标准,那么经过八年的时间,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就已经能够达到新课标的标准。那么,各地是否达到音乐新课标的标准则需要通过测量来反映。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进过三年的农村教育硕士的支教后,2018年下半年,笔者以《新课标下乡镇小学生音乐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某省X县为例》为题进行论文的调查与研究。笔者以某省的X县为调查地,从中抽取14所小学,并在这14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中抽取100人,以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为基准,对音乐的知、技、能三方面的测量,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笔者设计了测量知识的笔试卷(包含: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填空、旋律的听辨选择、旋律续写等)和音乐技、能的测量卷(包含律动编创、识谱视唱、表现三个方面)。这100位调查者所得成绩结果令人错愕:无一人能全面达到新课程的标准。
在测量过程中,部分音乐教师质疑出题难度较大,但笔者认为,此次笔试的测量卷紧紧围绕着音乐新课标的基本标准以及学生的音乐课本,连听辨的音乐材料也来自于学生平时上课所用的音乐,无一提超出了书本以及课表的要求。但较为遗憾的时,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几乎交了白卷,技、能的考核中80%的同学不能识谱,更不用说视唱,远远达不到新课程的标准。
在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喜欢音乐的人很多,但是喜欢音乐课的少;对音乐感兴趣的多,但想要学习音乐相关知识的少。更令人值得担忧的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在音乐课程的教学单元依旧围只绕着“唱歌”单元,而“欣赏”“音乐知识”“音乐剧”“演奏”等教学单元由于老师不专业或学校设施等的有限,无法进行教授。
二十世纪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但从测量卷知、技、能三个角度的测量卷中可以看出,都远远达不到现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所提的要求,在这其中反应出来的问题既有与全国农村在音乐课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有该地区呈现的地方性的问题。基于测量结果以及访谈结论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
乡、镇地区学生音乐素养不达标,往往逃不过两个方面:财力与师资。
一、财力方面
(一)教学设备上
从财力方面来讲,在这两三年里,该县各校都增加了音乐教室,部分学校对音乐教室进行了一定的器材补充。但从笔者的观察来看大多数音乐教室还处于“闲置”状态,那么设置音乐教室的意义何在?只为应付检查?还是由于设备、音乐器材的陈旧,教师们不愿意在音乐教室进行授课?更或者是由于音乐教师自身没有重视音乐课堂,认为没有必要在音乐教室进行授课?那么这些问题就需要主管部门的大力监督,而不是抱着“上级的任务已完成,剩下的就是下面学校或教师的事情了”。
对于资金的运用,大多数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都会以课桌椅的更换或实验室的器材补充为主,音乐相关设备往往是靠后考虑的事情,在设备上都无法解决,音乐教育的规范与良性发展必然受阻。虽然各学校强调音乐教室还在进行设备的补充,但从现实中观察到,布置较好的音乐教室也仅有钢琴、多媒体以及上课座椅等,但更多的学校只是一台钢琴便是空荡荡的教室,还有部分只有电子琴,在音乐教室甚至还堆放了部分杂物,严重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教育部在《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明确中指出:
(1)目录列出了学校完成音乐课教学任务应具有的基本教学器材,作为指导各类中、小学配备音乐器材使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应根据本民族音乐教学的特点,配备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乐器。
(2)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种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基础差异较大,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目录中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配备方案,其中第二种方案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暂时不够条件的可按第三种方案配备,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达到第二种方案的要求。
(3)音乐课教学器材的配备数量是按每个学校装备一个音乐教室,每室都需要量进行配备等等。
(二)教师待遇問题
财力的第二个方面则显现在教师的待遇问题上。在被调查的14所学校中,有8所学校音乐课出于其他科任教师兼教的状态,即便是新进教师,学校也会以语数课程先进行安排,剩下的再分配科目。笔者并不认为“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在教育方面并不是一件可取的行为。师资紧缺对教育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上课秩序混乱、占课情况严重等。师资少则成了一个重大问题。那么偏远农村为什么留不住教师呢?很多教师削尖了头都要往城镇以上的地方考,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待遇问题。作为管理层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以及留住师源问题。人才的引进在现实上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首先满足岗位人数,“专人专岗”,不再出现兼教情况,再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相比又不是专业出身教师又在兼教的音乐课要好很多。且近几年,该省的免费师范生越来越多,被派入各个乡镇的教师越来越多,但音乐教师依然是少数,所以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向相关部门要求或申请,坚决不能忽视音乐教育这一项重要的课程。
当下社会对“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人”重视,曾今什么都学习的“师范”专业已不满足当下的各科目的要求,“术业有专攻”这句话真正的符合如今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住宿环境,让教师愿意留在乡村,支持乡村教学,从而使农村孩子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二、音乐教师的自身发展
很多教师在参加工作开始时会进行不断地学习,向各方教师进行学习吸收经验,但经过几年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后便很少进行学习,总是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没有创新,没有经验总结,从前怎么教现在依旧。思想陈旧不说,更不能满足新的教学理念。笔者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与交流,一半以上的教师不知道音乐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甚至有教师不知道有种这个标准存在,可见在农村地区音乐教学方面的“随意性”。那么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教师们一定要积极的反省,积极的进行培训,广泛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理论,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活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进行业务素质的提高。 当然,如何将培训内容、体系等融入到当前的课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且艰难的问题。很多教师反映培训的内容理论性太强,很难融入到实际的课程中,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去实践,每个学生甚至每个班级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可能用一个模子去生硬的套,用新理念进行教学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在实践的开始肯定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但在这过程中能一步步总结出很多的教学经验,同样为后续的教学理念的更新也铺垫了更多。所以不仅仅要勤于学习,还要努力地去实践,不惧难,不惧麻烦。
在笔者调查的这群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太喜欢音乐课占了近一半,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程兴趣便是一个重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进行更新与丰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连课本上要求的单元内容都没有完成,如编创、音乐剧、很多的教学体验学生感受不到,那么这又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素养能力呢?音乐课程并不是为了要让学生在某一时间范围中能掌握多少技能或技巧,而是要重在掌握技巧的过程之中学得到什么,感受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则是关注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音乐学习过程的重要,通过体验,逐步将学习的技能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教师要认清自身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需要的人才并不仅仅只是出在省城等大城市,大多数的下一代都出生在城镇地区,国家要发展、也要进步,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每个教师的努力与付出,只有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学术交流和调研活动中,对学习多思考多时间,才能更好地对课堂对学生作出回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观念
除了以上两点,学习的接受体——学生自身也需要有很大的轉变。
在调查的过程中,70%左右的学生并不认为对音乐相关方面的学习重要,学生自身不重视音乐课程,有些学生更是在课堂纪律上无视音乐课堂,这也成为音乐教师头疼的原因之一。那么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自身的思想转变。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自身素养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音乐课早已不再是以前所说的“小三门”“副科”,也不再是只起到“对紧张的学习进行放松的课程”,所以在教师的努力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做起,在思想与行动上将音乐课与其他课程摆在同等的水平上。
作为学生家长,更应该更新观念,不能再一味只追求分数、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成绩定终身的时代已逐步过去,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会有不同,不能还以分数来埋没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能只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更需要与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完善音乐教学的加强监督、加完善音乐教学环境与设备建设,充实教师资源,组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新教学理念、钻研学生与教材、增强教学组织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使自己不断与时俱进;作为学生、家长,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与心理环境,而作为学生自己,提高音乐课程的学习认识与兴趣,发挥出主观能动性,配合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改善新课标下的乡镇音乐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柴林典(1992—),女,土家族,湖南省张家界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科教育(音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5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