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真相时代受众对语境的选择分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传播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社会信息层出不穷,现在人们往往很难在最短的时间里判断真相。自2016年11月,英国《牛津词典》公布2016年年度词汇——后真相:“post truth”以来,这两年有关于“后真相时代”的讨论这两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本文就后真相时代受众对于内容选择性接受或相信的倾向进行分析,探究受众更愿意接受的“真相”和现实中的真相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受众;语境
  一、“后真相时代”的相关释义
  2016年11月,英国《牛津词典》公布2016年年度词汇——后真相:post truth。“post”表示的是“超越“意为“陈述客观事实对民意的影响力弱于诉诸情感和个人信念的情况。同时给出的“后真相时代”的定义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社会信息层出不穷,人们很难在最短的时间里判断真相。史蒂夫·特西奇在国家杂志上刊发的一篇文章从水门事件到海湾战争,第一次提到了后真相时代。2004年雷夫用后真相提出文化批评。戴维罗伯茨提到后真相政治词语的出现,在美国总统大选到英国脱欧投票。真相的定义的三个阶段:经典事实时期、基于事实的数据时期、网络化事实阶段。后真相是一种介于事实和虚假之间的真相,不完全真实也不完全虚构,是一种情绪化的现实。
  在现今互联网传播的大环境下,社群文化传播成为一种普遍的、明显的传播现象。通常现在分发内容时候,会经常以一个社群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内容的传播。所以,在这个时代,真相其实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只是变得很次要了。人们不再相信真相,只愿意去听、去看想听和想看的东西。谎话、流言、绯闻在网络上广泛的流传,呈现出真相的样子。获知真相的成本太高,人们普遍采取“避重就轻”的原则来应对事实,因此情感就显得廉价而又易于满足人的认知缺陷,事实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社群化传播下,社会成员倾向于观点固化。社交媒体成为“后真相”的推动力社交媒体赋予人们话语权,刺激信息的传播需求。“后真相”的语境是由信息传播技术所逐渐塑造起来的。
  二、“后真相时代”受众的特性
  (一)受众利用社交媒体表达意见
  在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下,受众选择和利用媒体满足自己的需求都比较有限,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媒体传播的内容是由“把关人”进行选择的,受众没办法参与,也没办法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看的内容;另一方面,传媒媒体没有为信息的反馈提供良好的渠道,受众在接收到信息之后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看法,更没有办法找到和自己持同样观点的人形成共鸣。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现在媒体通常都具备了社交媒体的属性,受众既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也可以就此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使意见相同的人形成新的群体。
  (二)受众会因相同的兴趣或观点形成社群,进一步固化观点
  社交媒体作为新的媒介工具起到了聚合相同观点、兴趣的人们,形成了网络社群的作用。网络社群以兴趣、观点、情感、价值观等为共同规范和连接纽带,和社群化传播互为条件。社交媒体的信息生产者利用算法机制精准地生产和推送信息,这不仅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社群化的信息兴趣和需求,而且还加固了社群。社群化传播很可能使社群成员生活在信息孤岛之中,强化其各种认识甚至偏见,成为加剧“后真相”的推动力。
  (三)受众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社群,而非不一致的群体中
  人们都习惯于待在一个和自己认知、看法、情感一致的圈子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有被别人认同、认可的需求,而非反对。举个例子,奥巴马的妈妈是纯正的盎格鲁-萨克逊人,而其父是肯尼亚人,普罗大众的印象对奥巴马是黑人,其真相是奥巴马其可以是白人也可以说是黑人,我们只满足与奥巴马是个黑人就可以了,在美国这样的语境下,是为了契合种族观念,迎合美国梦的价值观,符合全世界老百姓的情绪。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后真相,这主要是社交媒体和社群化发展带来的,这其中掩盖了很多真相。人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社群,选择与自己价值取向相似或相同的社群,因为能感觉到安全感。
  三、“后真相时代”受众对真相选择接受分析
  眾所周知,新闻报道原来所追求是客观、准确的真相,这也是新闻从业者一直奉行的职业准则。而后真相时代所追求的则是受众的“情绪真相”,现在已经变成了以情绪真相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客观真相为中心的时代了,情绪真相正在无意识的发生。对于“后真相”时代中的“情绪真相”我们应该利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一方面,也是现在学界普遍抨击“后真相”时代的主要原因,在自媒体时代的自媒体从业者,往往利用受众对于“情绪真相”的执念,不负责任的传递一些不实的消息来博取人们的眼球,赚足了流量。比如“咪蒙”的公众号内的文章。其中一篇名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悉,推送该文章的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正是咪蒙旗下公众号。但是,这篇文章很快被质疑是“造假杜撰”,继而引发圈内外人士讨伐。咪蒙公众号的文章主要通过情感故事类、个人宣传类、征集类、社会热点评论类的文章,以物质化、情感化、激烈表达化的方式,将信息的传者和受众,卷入借助事实建构情绪和解读情绪的场域之中,也就是带入“情绪真相”中。这类情况造成了现阶段“假新闻”、“反转新闻”的大量出现。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将后真相时代受众的“情绪真相”一概认为是不好的。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的从业者同时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在选择和传播信息的时候,仍然需要注意到受众的对于这类信息的认知和社会影响,满足并符合受众对这类信息的基本真相的认知及对于社会影响的考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