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电类专业“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根据“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探索进行 “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主要方法。通过建立课堂教学新方式、建立“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三种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潜能,推进我校“现场工程师”的培养。
  关键词:现场工程师;实践教学;能力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5.223
  二零一零年六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项计划通过建立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等措施,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将培养“现场工程师”,确定为培养目标。他们是具有较强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是研发型工程师和普通技术操作人员之间的桥梁,研发型工程师的设计和意图,他们要领会、理解、落实,又必须通过加强集体协作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特别的知识能力结构,即技术转化能力、技术咨询与指导能力、技术维护能力,同时要具备解决一线现场问题的应变能力。现结合沧州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提出了进行 “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三个主要举措:
  1 建立课堂教学新方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现场教学新模式,“现场”即专业教室,专业教室里有多媒体、课桌和必要的实践设备,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使理论与实践及时、紧密地衔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改为项目化教学,每次课对应一个项目,项目直接和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相对应。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进入实验室,将生产线分成若干部分,按照实际生产过程,让学生把机械手动作分类,同时编写PLC程序。经过分组练习,每个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显著提高,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技术维护能力。
  2 研究建立“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
  2.1 基础实验、实习
  培养机电类专业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是基础实验、实习,其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更加强调基础性。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这两个基础实习,更强调的是机床基本操作、各类工具的使用、基本的焊接技能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专业实习、课程设计
  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初步设计能力,教学项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拓展性、灵活性,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如《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采用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项目——健身器摆腿工装设计。通过这个项目的设计,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对实际的生产需求有了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初步设计能力,培养了一定的技术指导能力。
  2.3 课外科技活动
  学院创建了多个科技协会,在科技协会中学生以三人小组的形式组合。教师要对题目进行分析,协助学生进行项目选题。项目选题要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在确定项目后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验证時要运用多种方法,同时小组成员要交流讨论,形成科技作品。部分优秀科技作品参加比赛,获得河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在课外科技活动时,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参加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技术转化能力得到了培养。
  2.4 生产实习
  目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与沧州沃福激光有限公司、河北中诚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莱帝奥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合作,选派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接触企业实际的产品,加强对企业的了解。这样,学生能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效结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毕业设计
  生产实习教学活动的内容、目标等,要围绕着毕业设计项目来展开,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毕业设计题目要来源于生产现场,接近生产一线。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采用“双导师”制,一个是专业教师,一个是企业工程师。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到企业实践,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帮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3 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现场工程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职业道德的遵循,这是完成工程技术任务的基础和保障。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在自主实践与素质拓展部分增加《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文体及身心发展》两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机电类专业“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主要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保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不断线”,层层提高,同时在教学方法和职业道德教育中始终贯穿“工程素养、工程能力”培养。以实践教学质量建设为教学核心,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等,为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周树银,苏越,杨国星,郎卫珍.四年制应用型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OL].模具工业,2019(04):67-68+76.
  [2]祝成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2-13.
  [3]张树忠,唐一文,叶建华,曾寿金.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6):158-159.
  [4]邓呈逊,陈俊,刘盛萍,刘斌,巫杨,金杰,俞志敏.校企协同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5):97-100.
  [5]刘姣娣,许洪振,温宝琴,袁昌富.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机械工程类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8(10):27-29.
  [6]俞松坤.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与实施路径分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28(03):81-85.
  依托课题: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技术教育机电类专业“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1604051;一般课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7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