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主要病虫害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围绕小杂粮主要病虫害类型展开详细的研究,以山西省的农作物种植为例,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以及我国对于小杂粮病虫害进行防治总体的策略。以此为我国农业未来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小杂粮;病虫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types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small grains were studied in detail, taking the crop planting in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the specific control measures and the overall control strategy of small grains and insect pests in China were proposed.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mall grains;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小杂粮主要是指生育期较短,种植地区以及方法较为特殊以及种植面积普遍较少的特殊性农作物类型[1]。一般情况下,小杂粮的主要类型包括高梁、燕麦、大麦以及各种豆类。我国目前是世界范围内小杂粮种植最多的国家,多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周围的邻国地区,其中小杂粮的年出口量为200万吨左右,在我国粮食出口总数据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1 山西省情况分析
1.1 地理位置
山西省地理位置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属于华北西部黄土高原地带。介于东经110015-114032,北纬34036-40044之间。西面比邻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以太行山脉为主要的天然屏障,故有表里山河之称。
1.2 气候条件
山西省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处中纬度,距离海不远。并且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平均气温都在-4-14摄氏度之间,气候湿润,降水多,适宜各类小杂粮的种植与产出。因此,此种类型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决定了山西省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小杂粮种植地。
2 該地区小杂粮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类型及相关防治措施
2.1 谷瘟病
谷瘟病主要表现为小杂粮谷类发生的重要病虫害,其中以小杂粮谷子携带病菌在初期向其他谷类侵染菌源,造成小杂粮农作物大面积的发生谷瘟[2]。因此,基于此种病虫害相关的防治措施是,通常情况下挑选种子重量在0.3%到0.4%的多菌灵与80%的甲基拖布津粉剂充分的搅拌均匀后埋在农作物的土壤根源处8小时以上,然后观察农作物的情况,如果病虫感染情况稍微缓解可以隔一天继续采用此种方法进行防治,如果病虫害还是较为严重,则需要在谷物叶子上喷洒50%的多菌灵与70%的高锰酸钾混合液,一天喷2-3次,七天为一周期,然后在进行后续的观察。
2.2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表现为在小杂粮还是幼苗时就开始感染,随着谷物的生长,根茎叶逐渐的枯萎,最后直至死苗。炭蛆病是所有病虫害类型是发病时间最早以及最不易被察觉到的,多发生在高梁、燕麦等禾本科农作物上。因此,基于此种病虫害相关的防治措施为在拌种使其,选取种子重量在0.5%的60%多菌灵粉剂拌在种子中,并且针对已经发生炭疽病的谷物叶片上喷洒50%的多菌灵粉剂稀释液,每天至少喷洒2-3次,七天为一周期,然后密切观察作物情况,直至根茎叶恢复营养状态。
2.3 荞麦钩翅蛾
属鳞翅目钩翅蛾科,榆林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中10~30cm处越冬,第2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幼虫5龄,龄期30天左右,初孵幼虫群集为害,2龄后开始分散为害,叶片受害处表皮呈透明纸状,3龄后转株为害,且食量大增;主要以幼虫为害荞麦的叶、花、籽粒,对产量影响极大,一般年份减产10%~20%。防治方法:①秋翻或春翻灭蛹。在荞麦收获后或第2年春季,进行深耕,消灭越冬蛹。②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采用杀虫灯诱杀成虫。一手拿筛子(盘子),一手拍打荞麦植株,让其落在筛子(盘子)里,集中消灭。③药剂防治。在幼虫3龄以前,用BT粉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2.4 粟灰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谷茬内越冬。越冬幼虫第2年约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6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第1代幼虫6月中旬开始为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入为害盛期;第2代幼虫为害期在8月中下旬,9月上旬以后,老熟幼虫开始越冬。成虫趋光性强,日伏夜出,卵多产在谷株6~11cm叶背处,幼虫共5龄,龄期19~28天,低龄幼虫喜群集为害,3龄后分散,由茎基或第2、3叶鞘处蛀茎为害。粟灰螟发生为害的轻重取决于越冬基数、气候条件,特别是降雨量和湿度对粟灰螟的影响最大;冬后多雨,有利于幼虫化蛹、羽化和产卵。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秋季翻耙谷田,将根茬暴露在地面,并于春播前集中烧毁;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使谷子苗期避过羽化产卵盛期;选择抗虫品种,种植早播诱集田或灯光诱杀;及时拔除枯心苗,减少转株为害,控制二代螟害。②化学防治。在卵盛孵期至幼虫蛀茎前施药。667m2用1.5%甲基对硫磷粉剂2kg,拌细土20kg,制成毒土,撒在谷苗根际,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100ml,稀释10倍,拌细沙土20kg制成毒土,拌匀后顺垅撒在谷苗根际附近,形成药带,控制幼虫转株为害;也可用敌百虫、氧化乐果、菊酯类药剂按常规用量喷雾。 3 我国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出的具体策略
3.1 优化作物种植做好植物的检疫工作
首先,我国农业有关部门应及时优化好作物的种植工作,在作物播种前进行科学的除草,消除可能存在的草害,为避免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威胁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适当的增加有机肥料,对土地资源进行反复的翻耕工作,消除土壤中可能携带的菌源以及病害藏匿其中越冬的情況出现。例如,谷瘟病的发生,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农作物种子生长初期内,对种子做好检疫工作,充分的对其可能感染的细菌进行预防。
其次,还应充分的做好农作物种子科学检疫工作,严把种子繁殖、调运以及检疫关。并合理引进品质优良,能够有效抗病抗菌的品种,并且在播种前应注意对种子的消毒工作,避免后期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的肆意传播情况,防患于未然。
3.2 改善作物土地的生态条件
我国相关农业部门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应尽可量的改善作物土地的生态条件。具体的实现措施可参考地方性农作物种植户的做法,合理的转变耕作习惯,将旱地改作水地,并对种子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肥。此外,在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实施全程式的监控,及时有效的对农作物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预防。
3.3 加强各地政府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病虫害风险预警
在当前的重要阶段下,政府还应该充分的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责,加强与各地之间的强强联合,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及时有效的科学防治。首先,政府应加强在农业环保方面的协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科学种植绿色种植的环保理念。其次,还应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对农作物可能会发生的病虫害情况进行监管,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供合理的依据。再次,政府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以及各类媒体的力量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宣传,为我国农业生产给予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上的支持。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我国小杂粮病虫害的具体研究,可以得出,小杂粮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不仅能够在根本上提升我国小杂粮种植的总产量,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种植品质。因此,我国农业部门对小杂粮提倡科学合理的种植,能够促进我国农业总体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我国小杂粮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类型及相关防治措施以及我国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出的具体策略等两部分进行主要得到分析。望此次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果能够为我国农业未来深层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葛明鑫.小杂粮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相关研究[J].种子 科技,2018.
[2] 张建云.探讨小杂粮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22):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1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