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改革升级的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发展改革升级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增加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商贸流通业参与全球竞争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企业间竞争加剧,电商模式呈高速发展态势,商贸流通业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发展改革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全球化 商贸流通业 改革升级 路径
引言
2015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探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和开创地区新型合作。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鼓励线上線下互动创新,激发实体商业发展活力,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政策措施,以推动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2017年1月,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原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制定了《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对商贸物流的战略布局和有效实施。商贸流通的快速有序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2017年,我国实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10.2%。
商贸流通业改革发展路径研究众多,夏伟华(2017)分析了经济一体化视角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转变路径为推动横向与纵向组织一体化发展、物流合理化与市场一体化发展和产销一体化城乡结构优化发展。郭碧波(2016)对我国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商贸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业态发展存在缺陷和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牟艳红(2016)认为制约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产业内部结构混乱、网店建设不科学、物流平台缺失和缺少与消费者的互动。吴玉萍(2016)指出经济新常态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商贸流通业发展速度降低,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和商贸流通业地位有所提高。黄炯华(2015)认为新时期商贸流通业多业态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路径为建设区域内特色街区,创新产品特色化销售渠道;建设区域内品牌连锁专卖店,保证品牌产品效应与区域特色产品相结合来服务客户;促进流通企业多业态融合和创新流通产品的经营方式。武钰敏(2015)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商贸业发展的路径有健全商贸流通业法律法规,合理规划商贸流通业市场结构,加强政策与资源的统筹协调利用和健全我国商贸流通业投资的风险防控机制。
综上所述,学者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以及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路径,面对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商贸流通企业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
商贸流通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和跨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参与全球竞争的商贸流通企业逐渐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逐年上涨。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6998.4亿元,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66262亿元,八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一倍左右。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比2015年增长6.9%,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2017年的产值为117749.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82%。我国快递业务发展迅猛,2017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9763.7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400.6亿件,同比增长2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4957.1亿元,同比增长24.7%。
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商贸流通业注入了活力,在流通方式上,我国商贸流通企业逐渐实现了现代化,采用了电子商务模式开展商贸流通业务,在商贸流通业务开展中实施了在线订单生成、在线付款结算、网上信息交流等,电子商务的营收额在商贸流通企业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在商贸业态上,逐渐由传统的线下超市、大卖场、百货店向现代化的购物中心、O2O等业态转移,商贸流通企业运用多种业态混合经营扩大了其利润来源,增强了抗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物流活动上,商贸物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的物流运输、仓储、配送转移,商贸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合作,降低了商贸企业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加快了物流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商贸流通业企业间竞争加剧。2007年,我国实现货物出口总额93563.6亿元,进口总额73300.1亿元,2017年货物出口总额达到了153321亿元,进口总额进口124602亿元,十年间出口总额增长了64%,进口总额增长了70%。2017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35652家,相比2016年增长27.8%,直接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了1310亿美元,比2016年上涨了7.9%。通过进出口贸易总额、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量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总额能够看出我国参与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显著,全球化的逐渐深入促进了外商进入我国市场,商贸流通企业需要应对来自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同时面临外商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情形。外商企业进入我国商贸流通业,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增加了国内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的风险和挑战。
电商模式呈高速发展态势。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贸业发展业态,与传统商贸业相比其发展速度迅猛。2017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了7.1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2%,实现了电子商务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在网络零售市场发展中,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北京五省市占据网络零售交易额的74.8%,表明网络零售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截止2015年12月,我国居民网上购物人数已经达到4.13亿人,相比2014年增加了5138万人,增长比率为14.3%。其中,手机网上购物人数达到了3.4亿人,相比2014年增长率为43.9%。自2009年以来我国电商销售额每年增长率超过40%,电商企业甚至形成了“双十一”、“6·18”等购物狂欢节,在2017年11月11日,天猫商城的单日网络交易额达到了1682亿元,呈现出电商企业高速发展的态势。 商贸流通业一体化水平加快。消费者日趋多元化的消费理念、消费习惯促使商贸流通企业转变传统的单一产品经营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服务。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兴起,使消费者能够以更加便利、快速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拓展了商贸流通企业的销售渠道。我国电子商务规模近些年呈现集聚增长,有助于商贸流通企业向消费者提供一体化服务。商贸流通企业与上游制造商企业、下游分销商建立战略合作,形成完整的商贸流通供应链条,使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商贸流通企业控制供应链上的各环节和节点,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有效衔接,降低供应链上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一体化服务。
全球化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商贸流通水平层次较低。全球化竞争下国外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业水平显著高于我国。首先,传统的日用百货、超市的网点较为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占用了较大的社会资源,分散的社会网点难以与其他零售业态相融合,难以发挥零售业态的规模效应。现代化的连锁便利店作为新兴的零售业态,在我国商贸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品牌专卖店未能创造出更多的消费需求。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也存在网点小、分散、乱的现象,缺乏区域和国际间的有效融合。其次,物流行业的发展限制了商贸业的转型升级,现代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而现代化的仓储和运输体系较少,抑制了商贸业的货物流通,不利于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最后,商贸流通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利于商贸流通业内的技术溢出,阻碍了区域和国际间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商贸流通技术水平较弱。现代信息技术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商贸流通技术水平较弱的缺点暴露无遗。零售业和批发业作为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管理经验,但是大部分引进工作停留在形式上,没有从根本上分析国外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管理实践的适用性,造成零售业和批发业难以有效提升其竞争力水平。如实行购物中心和无人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只是停留在名称的变更,而上下游企业的协调和管理模式仍未改变。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使用不足,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逐渐在全球兴起,而零售业和批发业仍采取传统的信息沟通和传递形式,造成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及时,而沃尔玛利用其信息系统整合了上下游的企业,为其创造了巨大的数据交换收益。
商贸流通国际竞争力不足。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盈利能力不足,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缓慢增长时期,逐渐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面对市场不景气和激烈的商贸流通企业间竞争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盈利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零售企业、批发企业、餐饮和服务企业的净利润出现下滑现象。另一方面是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主要依赖国外先进的零售业态和发展经验,相比国外的商贸流通企业,我国商贸服务创新能力较弱,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价格战”频发。商贸流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难以得到有效沟通,造成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现象,增加了供应链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商贸流通秩序遭到损坏。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和参与全球竞争离不开完善的流通秩序,外商不断进入我国流通业影响了我国自主渠道资源建设。外资进入我国采取了网状采购—销售渠道,利用其超大订单和规模效应影响制造企业的生产,以极低价格压缩制造企业的利润,以谋取高额的收益。随着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等大型零售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对我国制造和流通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而外资企业在网状采购渠道下,能够随意更换供应商,对国内企业造成巨大冲击。自主品牌竞争力不足,商贸流通企业自主流通渠道的破坏影响了自主品牌建设,现代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和销售渠道成为自主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流通行业封锁严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分割严重,且行业之间的融合程度不足,限制了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融合。
全球化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发展改革升级路径
加强商贸流通创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隨着社会发展和消费者消费习惯、购物理念的转变,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购物需求日渐兴起,因此,不断延伸和拓展传统商贸形式,如建立特色商品贸易交易点,实现消费购物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购物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快创新零售业态和商贸流通模式。充分运用国内的特色文化区域,开展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的商贸购物中心。武汉西班牙购物风情街,充分融合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和地方特色,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同时也传播了地方特色文化。同时,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商贸品牌,建立商贸流通品牌的评价体系,加快商贸流通的品牌推广,支持商贸流通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全球市场注入中国文化的商贸流通产品和服务。
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电商和传统商贸流通的优势。新型零售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商家拓展了零售渠道,使消费者能够更加快速、便捷、低成本地购买商品,但是由于电子商务模式难以将产品和消费者实时接触,造成消费者难以实际看到、摸到、体验到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使得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产品的认知与实际产品存在差异。传统商贸流通模式能让客户实际感知产品功能,但是传统商贸存在着高额的租赁、人工成本和有限的产品种类。传统商贸企业和电商模式利弊明显,因此,充分发挥电商和传统商贸的优势成为加快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的商家能够运用传统的商贸网点作为体验点,在体验点能够实时体验产品,消费者能够在线下的体验点选择产品,然后在电子商务平台下单,消费者能够将线下的体验点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形成“线上+线下”的商贸流通模式。
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商贸流通业竞争力。市场化和竞争化是增强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商贸流通企业需要不断参与全球化竞争以明确发展方向和优化转型升级思路。通过分析现有商贸流通产业,为增强其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手段:首先,打造“物联网+”发展格局。零售业和批发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将流通产品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实时了解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状态,搜集产品信息进行分析,以更好优化流通环节。运用“物联网”技术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实时的信息共享,加快与上下游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其次,实施企业跨国并购获得重要资源和实现优势互补。在全球市场上商贸流通企业实施跨国并购,能够更快进入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发展的经验和获得充足的商贸流通人才,为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竞争力注入新的动力。
完善市场制度,优化流通秩序。市场进入制度是规范市场主体进入资格的有效方式,市场进入制度应该采取宽严相济的原则,同时完善交易监管制度。市场交易监管主要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交易监管,对于有形市场交易监管则主要采取事中监管的形式,对于市场主体的违法乱纪行为采取严格控制和惩罚,保证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无形市场的监管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清点经营主体的资质和信誉,防止违法乱纪和违章经营。完善市场信用制度,对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建立完善的市场信用数据库,将企业诚信档案和不良行为记录运用数据库进行记录,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并且需要对企业的信用信息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1.夏伟华.经济一体化视角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转变路径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7(12)
2.郭碧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3.牟艳红.经济新常态视域下商贸流通业态结构优化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21)
4.吴玉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
5.黄炯华,孔燕群.“新常态”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多业态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31(9)
6.武钰敏.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商贸流通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8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