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力解决宁夏水生态文明建设难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力打造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要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水生态文明是宁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全力解决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难题,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宁夏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供需矛盾日趋严重。宁夏水资源禀赋条件差,分布不均衡且随季节变化大。2017年全区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5.4%,远高于全国62.3%的比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4,仍低于全国0.548的平均值;全区万元GDP取水量为19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73立方米的2.6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按照《宁夏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评价报告》预测,2020年缺水量2.7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量将达14.2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水环境形势严峻。宁夏各业用水主要依靠黄河水,对黄河水依赖性大。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对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非常规水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利用率较低。全区节水灌溉只占三分之一,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用水未发生根本改变。全区尚未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占46%,清水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4%。沙湖、典农河等河湖水系水环境污染不容乐观,山区大部分中小河流常年断流,河流生态功能大幅衰减,农业面源污染日趋加重。公众节水、惜水、护水意识不强。全区22个县(市/区)中有12个县(市/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超出红线。
  水利设施条件薄弱,调控保障能力差。因历史欠账多,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工程体系还不完善,工程老化仍未得到根本改善。部分中小型水库亟需除险加固,山区库井灌区大部分没有配套基础设施,农田水利配套设施较差。灌区排灌体系较好,但丰枯补给的调控手段较弱;无灌溉条件和设施的山区“靠天吃饭”状况未根本改变,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红寺堡灌区的水利骨干工程及田间水利设施历经十多年运行,各级泵站的管理房和厂房标准低,门窗老旧、屋顶漏雨,机泵、机电设备老化磨损严重,干渠及支干渠土方沉陷、砼板不同程度剥落破损,危及渠道安全,80%的节制闸、生产桥等建筑物不同程度损坏。水利设施薄弱问题在中部干旱带和北部灌区都不同程度存在。
  生态水利发展不足,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重、困难大。各市县(区)对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监管能力弱、监测手段落后,不能及时掌握各种水体的水质变化。各部门基础资料信息尚未实现共享,重复建设和重复监测的问题依然存在。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中部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沿黄湿地水体污染、引黄灌区土壤污染和次生鹽渍化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全区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尚有适宜改造为水平梯田的15°以下坡耕地369万亩,有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250万亩,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全区3665万亩天然草原中90%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退化,其中重度退化面积1346万亩、沙化面积1177万亩。黄河沿岸湿地渔业养殖、农药化肥过量,地表水污染、农田退水、土壤和固废污染等严重威胁着湿地生态系统。
  多措并举,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水资源结构调整与生态修复、脱贫富民相结合,坚持节水优先。严格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制度,实施水资源统一调配。宁夏经济发展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要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新上生产用水项目要以水权转换方式解决,努力将农业节约的水转向工业,确保生活用水。大力推动引黄高效节水生态灌区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效益,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要将节水示范区建设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工作结合起来,既发展林果等农业经济、修复生态,又带动脱贫富民实现。要加快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工程和银川都市圈供水工程等沿黄生态经济带城市水源替代工程建设,努力解决脱贫和发展用水问题。大力实施“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普及、全民节水文明”行动。农业方面要大力发展以滴灌、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硒砂瓜、枸杞、酿酒葡萄等现代节水产业发展。工业方面要重点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要大力推进县(区)开展节水型县(区)达标建设,加快阶梯水价覆盖面。
  补齐水网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加快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要加快推进水权水价制度改革,搭建水权交易平台,建立水权收储、抵押、转换机制,大力培育水市场。要建立反映供水成本、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行运行管护专业化、市场化,发挥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聚合作用,在山川土地流转集中区开展“水协会”试点,延伸拓展功能,逐步实现用水、工程管护一体化。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水质提标行动,实现贫困村人饮工程全覆盖。要整合国土、农发等涉水项目资金,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引黄灌区连片及扬黄灌区局地盐碱地治理,持续提升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借助宁夏西部云基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水安全信息公共平台。要大力推进国土、环保、气象、农牧、城建等公共水数据整合共享,实现水情、雨情、汛情、灾情等公共水信息互联互通,让“智慧水利”更好发挥促发展、惠民生作用。
  构建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节水护水新机制。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通过深化水利改革,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实行水务一体化,推行水权交易,建立开发利用监测预警机制。继续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健全市场融资、利益分享的运行机制,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水服务企业,开展合同节水试点,探索第三方节水服务。深化节水服务。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规模化节水增效灌溉示范县建设。要强化生活节水,优化城乡供水管网布局并实施节水改造,全面实施城乡生活用水计量控制。要全面加强生活节水意识宣传,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广泛开展节水家庭评比活动,建设节水型示范社区和节水示范点。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以河长制为牵引,以管控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党政主导、分级管理、地方负责、行业监管、社会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体系,建立水治理长效机制和四级河长制体系。要以南部黄土丘陵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大力开展生态经济型、清洁型小流域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及淤地坝建设。
  加快水行政职能转变,全力提升水务服务能力。推进管养分离,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务管理体制,推行政府购买水务公共服务,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务工程维修养护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水务服务体系,健全考核奖补机制。继续推进水利“放管服”改革,将农村人饮、高效节灌、中小河流等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市县,激发县(市、区)治水、管水、护水的积极性,多方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方式和经验。加强水资源无序开发、违法违规排污、侵占河湖水域岸线、人为水土流失、河道非法采砂、河湖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加快推进依法治水进程。要加快推进农田水利、河湖管理等立法进程,不断完善水行政执法体系,大力推行综合执法,提升依法治水能力。
  加强水情教育,营造人水和谐的文化氛围。挖掘传统特色水文化。要加强对记录宁夏水文化发展史的诗文、碑记以及神话传说等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保护与利用。要深入挖掘宁夏兴水治水历史中的名人名史,以汲取智慧,弘扬治水精神。加强现代水文化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水务新闻宣传工作,及时宣传中央和自治区涉水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总结、推广基层经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开展水文化研究。要联合区内外研究机构、高校、民间文化机构,深入开展宁夏水文化和黄河文明研究,将水文化与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酿酒葡萄、枸杞、羊绒、硒砂瓜、黄花菜、马铃薯、煤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水文化内涵和价值。
  (执笔人:龙生平)
  责任编辑:章 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8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