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方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提出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举措,并通过重设河道斜堤来打好河流生态系统基础,通过治理后来实现河道修复,确保河流生态系统拥有良好环境,并通过水生植物吸附剂生态群落净化作用来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实现城市河流生态治理。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河流;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02.028
作为城市输送水量、抗旱抗涝的重要工具,城市河道多为人工挖制。近年来,随着文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工作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目前,我国在水利方面更为注重城市河道排水能力而忽略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治理,导致城市内河污染严重,垃圾急速增加,进而使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生态系统生物数量明显降低[2]。以往,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多先进行流水量排导,通过水流量将水体污染物带走,并通过浇筑混凝土、块石来改建护坡及通畅河道排水功能。这种情况若未将生态化理念加入进去,则会因为混凝土、块石等硬质化材料而严重影响部分水体微生物,从而改变微生物生存环境,降低生物存活率;同时,因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自身的低抗性,则更易导致河流生态受到二次破坏[3]。由此可见,必须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为基础来进行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1 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方案
若要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基础来制定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方案,首要规划调研河道现状(包括水环境、水质环境、成因分析等)及施工能力(从基础工作、水系规划及绿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污染源控制、底泥疏浚、人工增氧、河流水系规划、生态设计、端面布局及河流沿岸护坡等情况),并结合城市对河流要求及环境因素来制定初期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方案,然后经过抽取实际生态环境样本来优化初期治理方案,拟定出一套合理且有效的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方案。
1.1 设计河道堤坡
在设计河道堤坡时,应首先保证其堤坡能够达到最大排水量要求及最小过水断面面积要求。受城市河道面积限制,城市内河大部分实施的是斜坡设计或垂直于睡眠的U型过水断面设计[4]。由于城市人口数量大,一般多采用河道斜坡设计,以防人或动物意外落水,斜坡更利于施救者采取救助措施,同时也利于水生物聚集。河底可通过“包堤”方式,并铺设植生型防渗材料进行防渗,确保城市内河水体量。
1.2 修复城市河道
修复城市河道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水体及水底泥沙情况。目前,国内大多城市河流都存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若在进行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时突然中断或急剧降低营养物注入,有可能导致依附水体营养物质聚集的生态出现崩溃情况,这不利于长期生态治疗,因此在修復城市河道时应首先控制营养物质的注入[5]。本文采取的是先治理后修复的方式,先对外源性营养物的注入进行控制,以此截断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并通过截污、过滤、除磷等方法来净化内源污染物,长期下去就可以控制注入水体的营养物的数量,进而为下一步修复河流打好基础。在有效治理水质污染后,再修复水底泥沙。需要注意的是地区不同泥沙组成自然不同,水体类型也不尽相同。因此,水体净化特点也有所不同,改善水底泥沙方法随之变化。本文采用底泥疏浚法来改善水底泥沙。期间应注意用对方法,以免导致水质氮、磷元素大量富集。
1.3 河道生态系统修复
随着水生态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修复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而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利于河流生态圈的建立,能够确保水质、生物、环境等处于良好运行中。
河道生态环境中的氮、磷等过多富集的营养物质可通过植物吸收作用来改善。期间,可通过综合吸附形式讲解河道生态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元素,在吸收第一类营养物质后可增加水生生物自身繁殖能力,使河道生态系统保持充足的养料;而生物体内可储存或沉积第二类元素脱毒后的元素,即便水生植物已脱离河道生态系统,依旧能够保证河道生态系统运行正常。
待水生植物群落稍有好转后,微生物及微型生物将会开始在河道生态环境内不宙繁衍,水生植物群落是这些微生物及微型生物的栖息地,可将水生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机胶体或悬浮物转化,促使水生植物群落拥有大量养分,从而缩短截留时河道生态修复时间,进而使正向生态循环能力得到加强。
同时,微生物经过长期沉积,浮水植物因其根系发达可增加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待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形成一个过滤网,从而沉积带电粒子及不溶性胶体,不断改善水生生物繁衍环境,促使河道生态重新建立顺利实现。
2 结语
在河流生态治疗中加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思想能够有效提高河流生态系统运行能力,促使河流生态治理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不断发挥出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芬.加强中小河流治理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J].水政水资源,2014(02):49-50.
[2]刘达,肖飞.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中小河流治理的几点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5,15(11):22-27.
[3]张轶伦,王延荣.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法探讨——以郑州市河道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为例[J].河南科学,2014,32(07):1320-1324.
[4]梁程.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市内河综合治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8):147-148.
[5]王俊.探讨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管理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1):1879-1879.
作者简介:高佳欣,本科学历,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82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