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机电技术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个人、企业,成为区域、国家在发展中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和社会环境下,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成为全社会也成为中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如何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中职机电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    键   词]  机电专业;创新精神;现代职业教育;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156-02
   当今社会信息快速更迭,技术设备日臻先进,在强大的社会竞争力驱动下,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技术类专业是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机电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着重融入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素,开发相应课程,创建高水平课堂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时代对机电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的要求。
   一、创新精神培养在中职机电技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中职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中职学校创新教育的主体是中职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创新精神培养过程中,应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创设创新型教育情境,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性学习兴趣,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动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发现并从中培养和拥有创新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和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满足高职院校对创新型学生的渴望。培养创新精神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能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接触到其他学科或其他专业,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深对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规范和专业价值的认识、理解和体会,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升学竞争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创新精神是一个“由上至下”的培养过程
   (一)中职学校情况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是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易接受新事物、新理念,适应性和抗挫折力较强。普通的教学模式使中职学生缺乏学习成功的愉悦感,缺少学习的自信心,缺失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动力难以充分调动的前因下,教师很难再以传统的教育方式去规范受教者,加之中职年龄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会有逆反心理、不服管教等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这样的实情之下,因材施教、理实结合、分层教学等不失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能够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定制出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学生高效学习的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当今社会对学生提出了高要求,同样也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二)创新精神培养如何“从上至下”
   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情况,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创新教育,触发学生的学习动因,激发学习动力,释放学习动能,在探究发现、在实训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
   1.课程内容编排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机电技术专业不少课程其理论知识内容通常抽象,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可展示实际生活和生产技术动态情景,以图文并茂语音交响的多媒体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方式传授所讲解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必要的生产技术经历和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师生观念,充分理解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互动关系,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做到与学生成为朋友,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将技术工艺流程化、可视化、分层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翻转需求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丰富实践活动,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是创新精神的源泉,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及其作用。机电技术专业课程一般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与现实生活和生产技术关系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技能的训练应用,结合课程规定的实训项目,附置系列新型实用、难易适中、目标开放的创新型实训项目,在完成常规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提升和强化。
   3.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中職学生从众心理相对较强,探索发现和探究创新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疑问有悬念且答案多样、结论不定、方案各异的拓展型问题、任务或项目,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营造师生友好平等、民主宽松学习氛围,既注重智力因素培养,又注重非智因素养成,增进非智力因素对求异创新思维的激发放大倍增作用。培养学生不盲从、敢质疑的能力。在机电技术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先摆脱思维惯性,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能突破传统观念,从独特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其方式是要勇于打破常规,自由想象。[1]    4.多开选修课,营造创新氛围
   选修课相对必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技能和方法上起到附加增强、延伸拓展和变换形式等作用,其特点是新颖奇特,吸引力强。学生选修了自己喜爱的课程,通过相对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身心上产生愉悦平衡,利于创新思维活跃,利于创造活动开展,利于创新精神培养。 [2]选修课程的丰富性让机电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相关课程和其他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宽专业口径。多学科交叉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科思维间的碰撞,由纵向专业型向横向宽泛型发展,擦出创新的火花。
   三、创新精神是一个“由下至上”的学习过程
   (一)改善自身想法,争做有用之人
   不少中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因素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在方方面面都不如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卑心理让他们觉得样样不如他人,这样的想法在他们心里已经是根深蒂固,怀揣这样的心态,不少中职学生失去积极进取的动力。其实这样的心态是不可取的,人生而有异,各有所长,完全没有必要以己之短量他人之长,中职学生应改变自身想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向技术技能方向发展。创新是人人皆有的禀赋,有多种形式,所处的坐标象限有所不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科学理论创建的丰碑;爱迪生的电灯,是技术应用发明的明星,它们都是科技创新精神的经典范例。
   (二)小组组合学习,以彼之长补己之短
   在中职学校的一个专业中,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常常良莠不齐,在教学实践中常应用分组学习方式,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进行区别性、针对性训练。在分组教学中,是分层组合,还是掺和组合,是两个有较大差别的选择方向,在某一课程或某一教学时段,选项分层组合;在另一课程或另一教学时段,选择掺和组合,产生最佳组合效果是选项的标准。
   分层组合是将学生以专业水平高低的形式来分组进行学习,对于水平较高的小组,适度提高学习要求,对于水平偏薄弱的小组,适度降低学习要求,因材施教,分层评价。而掺和组合教学方式是科学合理地将各种不同学习水平,不同能力特长的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内每个人擅长的方面各有不同,这样的组合形式可以让一位学生的长处弥补另一位学生的不足,收获长短互补效果。
   小组组合学习不应只局限于同班级、同专业和同学校当中。结合教育发展,紧跟时代趋势,互联网兴旺发达,组合学习方式可以灵活采用“互联网+学生”交流的创新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可以尝试与其他知名中职学校或知名专业构建校—校互通平臺,可以与“3+2”对口高职院校组建校—院互通网络平台,加强彼此多层面交流,增进创新教学活动,提升创新教学效果。
   (三)参与创新类竞赛,以赛促学
   参加创新类竞赛,一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更真实情景、更新颖环境、更宽广领域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二可以在竞赛中叠加创新能力,学习其他参赛团队创新经验,激发自身创新思维,有利于创新作品的开发;三通过竞赛活动,增进磨合力度,加深默契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为今后毕业更好地进入企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学校通过组织参与各级各类机电知识和技能大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素质,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直接组织参与比赛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了解和掌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技能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能获得实践的机会,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3]
   总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机电技术专业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等方向发展,其两个重要分支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正显蓬勃生机。适者生存,存者发展,发展基于创新。中职机电专业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努力,从上至下的教学改革,从下至上的学习转变,这都需要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密切配合。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生成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需要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需要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的创新。开设创新课程,加强创新教育,使学生拥有创新精神拥有核心素养,有利于毕业生在职业岗位上有所创新,增强社会竞争力,也为今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小平.创新教育:打造机电专业张力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53.
   [2]王惠贞,侯建华,王岩.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学科探索,2017(4):17.
   [3]沈三红.校企合作下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蚕业,2017(7).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