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出国留学,心理问题勿忽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留学生中精神疾病发病率很高。”刚从伦敦大学学院博士毕业的聂博,本科和硕士期间学习的都是心理学,并有在心理咨询中心实习的经历。他发现,诱发留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大致可归為三类:一是学业压力;二是和父母的关系;三是和恋人的关系。其中又以学业压力最为常见。聂博介绍说,为及时解决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英国各大院校都配备、提供心理支持的咨询人员或团队。
   正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翁来逸曾经历过一段非常自闭的心理低潮期,他说:“牛津大学有一个心理援助机构,是由校方设立的心理辅导中心。”牛津大学植物科学系的娄琦介绍,心理辅导服务机构还设立了“同伴支持互助计划”,从学生中招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参与到心理辅导团队中,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娄琦是“同伴支持互助计划”里的一名志愿者。成为志愿者之前,她经历了长达一个学期的培训。娄琦已经在“同伴支持互助计划”里服务了两个学期,这期间她发现中国留学生大多比较含蓄,特别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心理问题。
     娄琦说,牛津大学有五六百名学生心理支持志愿者,但是中国学生志愿者却只有3人,相比大约1200人的中国留学生数量,这个比例显得非常之低。牛津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发现,不仅中国志愿者在总志愿者中比例极低,而且中国留学生使用心理辅导服务的比例也非常低。对此,牛津大学心理辅导中心负责人也表示非常疑惑,“为什么中国留学生不使用心理辅导服务,是因为他们心理状况都很好,还是存在别的情况?”
     注意到自己和身边的同学都出现过程度或轻或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后,在几名同学的建议下,翁来逸和他所在的由牛津大学中国留学生创办的“易善”华人学生公益社团里的成员们决定,由“易善”出面,筹备一个针对牛津大学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健康关怀项目”。他们设计了一份适用于牛津大学中国留学生的中文心理调查问卷,目的是要了解中国留学生对心理健康了解程度、态度和需求。在收集和总结了120份调查问卷后,“易善”的成员们认为,中国留学生之所以很少主动寻求心理帮助,可能是因为:一来他们对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性知识缺乏了解;二来对心理咨询的形式心存顾虑;三来由于校方心理支持服务只有英文的选项,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
     于是翁来逸代表“易善”社团带着调查结果和牛津大学心理辅导中心进行了一次交流,希望牛津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可以招募更多的中国学生加入他们的“同伴支持互助计划”志愿者团队,既可以增加志愿者群体的总数量,也可以增加志愿者群体里说中文的学生的数量。“这样的话,中国学生就可以用母语来进行交流。因为心理咨询类的交流措辞本来就比较微妙,如果还要转换成英语,对于去寻求帮助的同学来说,可能就会多一层额外的负担。”翁来逸如是说。
     牛津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对“易善”的提议表示出极大的兴趣,通过这120份调查问卷,心理辅导中心也从侧面印证了他们的猜测——可能正是出于一些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中国留学生的心理支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翁来逸说,经过数次沟通和协商,牛津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已经同意了“易善”的建议,将与“易善”合作,尝试招募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加入到“同伴支持互助计划”的志愿者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