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父母们不能忽视的“小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亲子沟通;教育细节;尊重;接纳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5-0071-02
  在我们的呵护下,孩子一天天长大, 眼看着孩子从一个无知顽皮的孩童成长为一个知书识礼的学生,作为父母,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欣慰。但是孩子的成长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和满足,同样也带了烦恼和困惑。我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哪位家长不是全身心地付出呢?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却伤心地发现:我们辛苦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失望之余,我们常常会自问: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别只从孩子身上找原因,也应该认真审视我们对孩子的爱。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家长们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别,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走出误区?
  误区一:早上面对孩子赖床、磨蹭,一味催促。
  闹钟一响,新的一天拉开了序幕。家长们开始忙碌——洗漱,做饭,而最麻烦的莫过于叫孩子起床。面对赖床、磨蹭的孩子,我们一遍一遍催促,可有时无论威逼还是利诱,孩子就是赖在床上不起。紧跟着妈妈的呵斥声、孩子的哭声、爸爸的调解声便构成了清晨的主旋律。最后是孩子委屈地起床、不痛快地吃饭。这一幕经常会在我们的家里上演。的确,我们的孩子还小,自制力还很弱,存在赖床、磨蹭的习惯也并不奇怪。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前些天,我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她说:“老师,我的孩子早晨特别磨蹭,怎么催都没用,麻烦您在学校里好好说说他。”我和那位家长商议,让她第二天不用催促孩子。第二天,意料之中,这个孩子迟到了。我先严肃地让他站了几分钟,作为惩罚。接着我在班里和学生们分析了早晨磨蹭带来的后果:“一是早晨从起床到学校的时间是一定的,如果同学们在家里把时间浪费了,爸爸妈妈在送你来校的路上肯定会非常着急,这样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很危险;二是一天之计在于晨,如果早晨同学们不磨蹭,那么我们每天都将在从容和快乐中开始,同学们带着笑脸来到学校,老师看到也会很高兴。”
  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听着,那个孩子也认识到了错误。第二天早晨,那个孩子来得特别早,他还特意看我一眼,很骄傲的样子。我也刮了一下他的小鼻子,表扬了他。他的妈妈再也不为他的赖床、磨蹭发愁了。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独自承担后果。家长们不妨尝试一下,面对一个磨蹭的孩子,家长们连拖带拽,把他准时送到了学校,他没有亲身体验到磨蹭带来的后果,就不知道改正。那你何不由着他磨蹭一次呢,当他真的迟到了,遭到老师的批评,承担了自己磨蹭造成的后果,自然就知道了磨蹭的危害,对家长的要求也就不再有抵触情绪,被动行为也就变成了“自发”的自觉行为。这时候家长趁热打铁,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就能帮助孩子彻底改正这个坏毛病。
  误区二:对孩子的所有事情大包大揽。
  家长们看到孩子小小的身影进入学校,肯定会重重呼出一口气,心中有没有这样的感慨,一个早晨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可是真的结束了吗?那可不见得,老师们经常收到这样的短信和电话,内容是一样的:老师,孩子东西忘家里了,我放在门卫那里,麻烦您让他去拿。
  在这里我讲一件发生在我们班的事情。班里换座位时,有个平时看着很整洁的小男孩从桌洞里清理出七瓶矿泉水。学生们都惊讶极了,我也是。我问他:“怎么拿这么多水呀?”他一副很无辜的表情,说:“没办法呀,妈妈每天都让我带一瓶水。”从他的表情和回答中,我发现他根本就没有自己整理物品的意识,现在出了问题,他觉得是妈妈的错。
  之后我和这位妈妈进行了交流,这位妈妈说:“在我心目中,始终认为帮孩子收拾文具、书包,整理衣物,是家长分内的事。所以,从孩子上学第一天起,削铅笔,准备课本、作业,整理书包,都是我一直在做。”妈妈的大包大揽恰恰是孩子自理能力差的根源。我们整天埋怨孩子不能自立、丢三落四,不让人放心。殊不知,正是家长们的大包大揽,让孩子形成了不好的习惯。
  有研究者发现,通常一个邋里邋遢的孩子都有一个酷爱整洁的妈妈,一个磨磨蹭蹭的孩子都有一个雷厉风行的妈妈,一个爱忘事的孩子都有一个记忆力好的妈妈……虽然这个发现并不一定全面,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早晨起床晚了,整理床铺的是父母;上学要迟到了,心甘情愿充当“闹钟”来催促的是父母;学具忘带了,送到学校的是父母;功课不好了,操心的是父母;遇到困难时,出来帮助解决的还是父母……正是我们这些“三头六臂、精明强干”的“全能型”家长的一味包办,造成孩子獨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退化。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请适当放开手脚,偶尔做一次“懒人”吧。我们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家长们继续事必躬亲,则会扼杀孩子们的这些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放手让他们独立去做,孩子在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出现一些错误,家长们要抱着这样一种心态:现在孩子小,该碰的钉子让他们去碰,该绕的弯路让他们去绕,该受的苦让他们去受;只有布满“泥泞”的学习之路才能锤炼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孩子的问题应由孩子自己去处理,孩子会在处理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建立责任感。
  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孩子,你已经长大,房间里的小闹钟只叫一次,爸爸妈妈不会再叫你;自己的文具、课本要自己收拾,如果忘了,爸爸妈妈不会再给你送到学校。在诸如此类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误区三:不能合理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
  下面这个情景各位家长可能都曾遇到过:晚上,一家人在吃饭,妈妈吃完饭后,催促孩子:“快点吃,吃完了学习去。”孩子说:“吃完饭我能看一会电视吗?”“不行,快去做作业。”妈妈的回答斩钉截铁。
  当你直接否定了孩子的要求时,也许孩子会委屈地听从你的安排,但是带着情绪的孩子是没办法马上投入学习的。而且如果孩子闹了情绪,故意不听从你的安排,非要看电视,你该怎么办?
  其实,这时家长本可以与孩子商量。例如,同意孩子看一会电视,定好时间,时间到了就去学习。孩子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学习时才会投入,学习效率也高。
  当父母和孩子有分歧时,用平等的方式与孩子商量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商量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也有发言权;同时还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尊,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处理人际关系。
  在与孩子商量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孩子,放下架子,一定要用商量的口吻,而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例如,提醒孩子做作业时,你可以说:“现在是不是该做作业了呀。”而不是说:“赶紧去做作业!”或“你还不去做作业呀?”用商量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会从中感受到你的尊重和关心,也更容易接受。
  第二,既然是商量,家长们就要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不要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过商量的方式,把建议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权衡利弊再作出选择。
  第三,和孩子商量并不是一味听取孩子的意见,而是了解孩子想法的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期望和要求,这是商量的基础。
  第四,孩子还小,肯定会冒出一些错误的想法。家长不要简单直接地否定了事,要耐心地引导、解释,让孩子逐步理解并接受正确的办法。
  教育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家长要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秉持科学的教育观念,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青岛,2664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36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