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贾思勰的“以民为本”思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民本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北魏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全书体现出积极的以民为本思想。分析贾思勰“以民为本”思想产生的根源、具体表现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贾思勰;《齐民要术》;“以民为本”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3-0026-01 中国图书分类号:K239 文献标志码:A
1 贾思勰“以民为本”思想产生的根源
(1)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影响。“民惟帮本,本固帮宁”,指民众是国家之本,本固了国家才得以安宁,这是古代儒家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民本思想”。贾思勰以史为镜,援引管子、李悝、商鞅、晁错、刘陶等人重农强国的言论和政见,大力推崇“食为政首”观点,强调通过发展农业来富民、安民才是富国强国的根本大计。
(2)动乱的社会现实所致。贾思勰生活在后魏末年到东魏的大动乱年代,由于国家政权对峙,战乱频繁,北方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商业经济衰退。面对社会现状,贾思勰深感忧虑,体恤百姓,在《齐民要术·序》中指出,“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1]。所以他从“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出发,强调恢复农业生产和解决百姓温饱的急迫性,专心研究发展农业生产的方法,为“农本”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撑。
(3)担任官职的职责所在。《齐民要术》卷首书“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的记载明确了贾思勰的官职,“太守”是北魏地方官吏中一个“郡”的主要官员,《四库全书·齐民要术·后序》记载“尝谓古今亲民之官,莫如守令;故守令皆以劝农为职”。可见,当时太守县令均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自己的为官政绩。而贾思勰任北魏青州高阳郡守期间,正值北魏到东魏过渡的动乱时期,连年战事,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贾思勰体恤民情,重视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2]。
2 贾思勰“以民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第一,著述内容全面详尽,以此安民富民。《齐民要术》所记内容“起自农耕,终于酰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包含了现在大农业范围之内的农、林、牧、副、渔等各个领域。全书涉及内容广泛,记载详尽,可谓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根据劳動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按类分条载入《齐民要术》,例如对谷物品种的记载,贾思勰就列举了97种之多,并且对每个品种作了品质、性能分析,旨在“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第二,突破疆域限制,使民物尽其用。由于南北朝的分裂对峙,南北政权间的交流必然存在很大程度的限制,贾思勰突破政权间的种种阻碍,克服重重困难,对整个中国范围内的作物、植物作“存其名目”式记录,借鉴北方游牧民族先进的、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大有裨益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加以推广和利用,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3]。
第三,注重实地调查和亲身实践,为民提供准确资料。编写《齐民要术》的资料,《齐民要术·序》自述来自4个方面: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也就是说贾思勰通过研究文献资料、搜集民间谚语、请教农业行家、亲身实践验证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力求所记资料的准确性,保证《齐民要术》这部书真正的成为百姓谋身立命的可靠依据。
3 贾思勰“以民为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贾思勰的以“民为本思想”与我国现行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契合[4]。只有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强化“民本意识”,才能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只有农村安定、农民富裕、农业现代化,才有国家的稳定、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贾思勰.《齐民要术》[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盛邦跃.试论中国古代农业思想中的“民本意识”及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1):101-106.
[3]缪启愉,缪桂龙.齐民要术译注[M].济南:山东齐鲁书社,2009.
[4]吴天钧.贾思勰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农业考古,2011(1):386-3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5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