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观的重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观的重建
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正如数学教师不是教数学学科,而是用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来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选必须的教学观念。
就拿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变成现在的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一改变不正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的思考得来的吗!
人是教学的对象和目的。从数学课程的角度来说,数学教育的重心是在学科而不是人。数学知识的传授应该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对象上,不应该以学科为中心,成为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毕竟数学家是少数,普通人是多数。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说,数学教师不应该定位在教好书学知识就完事大吉的思想上,而是应该用数学教人。让学生能从你的课堂上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能在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强调人是教学的对象上,我们也应在认识和实践上凸现以下几点:1.人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利益高于一切;2.了解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我们数学教师的第一专业;3.学生要成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中心。
数学知识的育人价值。首先知识不是为学科而存在的,也不是为认识世界而存在的,归根到底它是为人而存在的。所以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是数学教学从知识导向走向素养导向的基本前提。
数学知识是有育智价值,因为数学知识对个体的智力开发、智能增长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数学知识是有育德价值,因为在教学情景的设置中,我们常会从学生的德育方面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的道德理想和精神品质方面的情节或背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合进去让学生自然的去思考和吸收,去感受学科的魅力。
数学知识同时还具有美育的价值,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只有美术课才能传授的。“美育”的培养是学生生活中点滴的积累,与社会的导向,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分不开,在学校中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会影响最终使学生的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发展。
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数学学科自然担当重任。从孩童数数到寿终正寝每一分每一秒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拥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有着我们独特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二、基于课程意识教学的数学观
课程意识本质上就是课程观,数学教师的课程意识就是对数学课程的理解、看法、观点、态度。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数学课程意识: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程意识而言从战略和战术上就有所不同。新的学课程意识应是面向未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有待于处理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正如我们现在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是在朝这方面努力。数学的教学内容也正从封闭式的走向开放式的,变化在于教材的改革方向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不局限于纯数学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有效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从数学教学的运行角度而言数学知识的生成和预设也进入数学课程的改革当中。
总之,数学课程是数学知识。这种观点是说学校设置数学课程的主要使命就是让学生在学校获得数学知识拥有一个较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还有一生都离不开的计算能力。数学课程还是数学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了“数学活动经验”这个词,这也就证实了我们的观点的正确性。显而易见,“课程是知识”是“知识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课程是经验”是“素养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
其次,从数学课程内容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分狭义教学和广义教学。我们的数学教学正从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的不同,广义的教学是以数学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书本无疑是重要的也是基本的课程资源(近几年教材的变化正体现了这一点),但是随着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课程资源不再拘泥于课本。我们鼓励学生正确的运用社会提供的各种资源来帮助自身素养的提升,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做一名与时代接轨的学生。这就要求数学的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我们看到了教学改革正在是我们的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对学习数学充满快乐!
三、基于学生学习的数学教学
首先要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这是当代学习方式重建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数学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支点和标志。其次要致力于建立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数学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要致力于构建以学为主线、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和构建。其中以学为主线的数学课堂也称为“数学学习中心课堂”。学习中心课堂在组织形式上,将学生个体学习(自学)、小组学习(互助學习)、全班学习(共学)等不同形式组合而成,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组织形式。
另外,基于学生学习的数学教学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观我们就应该把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
“先学”有超前性、独立性、差异性;“后教”有针对性、参与性、发展性。数学的“先学”立足解决学生现有发展区域的问题,“后教”可以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问题。只有当学生先思考到位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同时“先学后教”也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从而实现人人学不同的数学,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数学基础教育改革正迈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重要使命。让我们与时代同行,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出发,努力凝炼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数学六大要素来塑造新时代的好少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