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今,随着教育深化改革的逐步落实,小学语文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创新机遇,与传统教育不同,新课程教育更强调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也必将成为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语文相较对逻辑性要求较高的数学等学科,其更为体现的是一种人文性。本文针对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从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出发,进行了主要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兴趣;激发与培养
  引言: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学习必须要“学”与“思”结合,不然必然是低效的学习,因此如何让学生主动对知识产生思考,是教学效率的关键。而另一方面,兴趣又是学生产生思考和学习行为的主要推动力。因此,教学必须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出发,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的培养。这也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着重研究与开展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发挥教师个人魅力
  对于学生来说,课本所含知识点是固定的,所以从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途径来说,主要的变量还是教师的课堂教育方式,这其中一般包括教师的授课方式、互动频率、思维发散方向和教学特色等。
  学生在最先接触一门学科时,大脑对此门学科的概念基本可以以空白论处,而学生在学习伊始却会对一门学科产生喜爱、无所谓以及厌烦等不同情绪,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发挥了个人魅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集中在课堂之上。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等章节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较为人性化的方式,以小学生的视角看待蝌蚪与青蛙的关系,而不应该理所应当的认为学生理解这一问题。这样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产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师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真正把语文的魅力展示给学生,学生也愿意聆听语文课,这样对于其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十分有效。而课堂质量与教师课前准备时间有着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并在课程开始前,完善教学备课资料,以便清晰流畅的完成教学计划。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来开展语文教育。发挥好良师益友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应该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习状态变化,以给予学生最佳的学习指导。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积极扩大自身知识范围,坚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
  二、增加知识导入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在知识的启蒙阶段,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往往也是浅尝辄止,因此教师需要以自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的世界之中,并指引其形成完整语文框架,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点的导入能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就成为了重要的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将不同课文的不同知识点合理导入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能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导入方法,即形象导入法与设问导入法。
  (一)形象导入法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不同,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往往依照于具象的物,而非抽象的概念,因此,形象思维往往是小学生思考问题主要采取的逻辑方法。形象导入法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设计课程的。即在教学中,巧用图片、视频或者音频来辅助语文课文的讲述。写景类文章是形象导入法最主要应用的讲述范围。
  在讲解《曹冲称象》这一章节时,教师往往就可以采取这一方式,因为教师必须要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曹冲不利用直接的称量工具来称量大象的重量,而是要采取更为复杂的方式,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播放与大象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来感受“象”这一具体的形象,进而更好地理解曹冲身上具有的聪慧品质。当然在《望庐山瀑布》、《日月潭》等景观类文章学习时,形象导入法的优势同样十分明显。
  (二)设问导入法
  如果说形象导入法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设问导入法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但是记忆力往往较强、思维的活跃度也较高,因此,其往往会对超出自身认知的问题保持好奇心,这是能够促进其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适当引入问题,并积极提问学生,让其表达自己对于诗歌、散文的见解与看法。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在学习《找春天》时,教师就可以在开篇提出问题,例如春天所特有的景色,春天的特征等,学生便可以按照特征来寻找春天,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课文,让学生来感受文人笔下的春的样子,这样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文学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处的地方的四季变化,对于其日后自己进行写作创作,也十分具有优势。
  三、创新教学方式
  如今,新时期的教学往往倡导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翻转课堂”、“网络课程”等教学体制层出不穷,给传统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与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转化教学思维,逐渐增加知识在师生之间的传递,并增设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角色教学等不同特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习从问题提出到结论得出的完整过程,而非仅仅被动接受已有的答案或知识。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真正能够形成文章阅读、写作技巧等方法。
  以《树之歌》的学习为例,歌曲不仅仅由歌词构成,还包括曲调、音律等要素,只有综合所有因素,才能够真正的表现出一首歌曲的意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诗歌之前,适量播放音频资料,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去理解课文,然后描述感受,会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而对于《拍手歌》的学习,则一般可以选择用合唱的方式,鼓励学生都參与到课堂语文学习之中,这样做,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四、游戏互动教学深入课堂
  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还大多停留在故事与小课文的教学,以及一些必要掌握的诗词,小学又正是注意力与专注度容易被转移的时候,因此,在语文课堂教育上,就应该注重考虑学生喜欢什么,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游戏教学方式就被广为提出,成为了互动式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采取游戏式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活力,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例如在学习《纸船和风筝》一章时,师生就可以一起动手,来真实地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在学习《有趣的动物》课程时,可以以互动课的形式开展,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自然万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而不是一味照本宣科,因循守旧。同时,语文教学还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本文以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开展的主要途径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以及背景导入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望予同行以借鉴。
  参考文献:
  [1]董淑玲[1].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意识的实践研究[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37.00001 -00002.
  [2]余彩兰.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分析[J]. 速读旬刊, 2017(3):00080-000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5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