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问题与实施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职业教育信息化观念薄弱、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信息化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内外部條件薄弱等问题。为了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需要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理念,增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工作,保障软件、硬件的落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打造高素质职业教育信息化队伍;继续推进信息化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化均衡发展;创新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信息化建设 教育现代化
[作者简介]刘京京(1984- ),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马静仪(1993- ),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信息化与教育治理现代化”(项目编号:CCNU16LPH002)和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5-0018-06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信息时代的人才,是当代教育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之一。2012年5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了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工作,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为了落实该规划,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2017年9月,教育部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可以说,一系列职业教育信息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①因此,审视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所存在的问题,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十分迫切。
一、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因此,在职业教育领域,也需要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一)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利用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换言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成为我国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选择。
从教育属性上观察,职业教育信息化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职业教育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第二,具有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发展和创新的功能。例如,职业教育信息化将改变基于课堂教学资源环境的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第三,有助于实现以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等为核心特征的教育现代化。由于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所以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和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要以信息化建设为驱动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推行职业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成为当前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反映在职业教育领域,主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期待。
翟博认为,“教育均衡发展宏观层次主要体现在教育权利公平、教育机会均等;中观层次主要体现在区域均衡、城乡均衡、学校均衡、软硬件均衡;微观层次主要体现在生源均衡、质量均衡、结果均衡。”②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适应。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省级政府与地方政府主办的职业院校、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企业主管的职业院校之间发展不均衡。
笔者选取上海、浙江和江苏,河南和湖南,以及贵州和云南,分别作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代表,对这些地区中职学校2016年的基本教育资源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见下表)。在师资队伍方面,各地区的师资水平有一定差距,中西部地区的生师比高于东部地区;在图书资源方面,中西部地区的数量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在计算机设备数量方面,中西部地区少于东部地区。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发展不平衡。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运用,主要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来优化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目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学习环境虚拟化,拓宽教育教学空间。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跨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等,由此形成虚拟的教育环境。”③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多方面需求,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换言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推行可以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化发展。 (三)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式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教育领域中,一场静悄悄的学习革命正在全球迅猛展开。MOOC、翻转课堂等崭新的教育形态,强烈沖击着传统学校教育的最后堡垒;未来教育、未来课堂、未来数字化教师、未来无课堂的学校等,孕育着人类美好的教育梦想和追求。职业教育可以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对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改革。“通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④可以说,从外部而言,职业教育信息化可以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从内部而言,可以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内容。
二、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取得快速发展,全面提升了教育信息化的能力。近年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备受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被纳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观念薄弱
首先,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地位的认识比较模糊。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显著加大,也取得了诸多成绩。然而,与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推进相比,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及战略地位认识还不够。职业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还没有切实凸显出来。可以说,职业教育信息化已是教育发展、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但人们的固有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
其次,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内涵的认知有所偏差。职业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更多的是关注硬件建设层面,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设施建设;而对网络课程建设、视频资源、电子图书等方面关注不够,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较低。并且有些群体还过于简单地认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实际上,“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完整内涵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信息化资源与环境的建设,更包括了应用开发、队伍建设、标准制定、效益评估等多个层面。”⑤
(二)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
第一,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有失偏颇。部分教师只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成效,而忽视了学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没有有效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处理与反馈的能力。
第二,教师信息资源的检索能力低。职业学校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但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掌握快速有效的信息检索技能,能够节省时间,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为教学提供更大的便利。目前,职业学校教师在资源数据库、搜索引擎、检索方法上还需加强训练。
第三,对信息处理工具的应用不够熟练。慕课和微课的开展有时候需要用一些视频软件进行剪辑和处理,有些教师不能熟练运用软件制作课程,对课程的录播造成了一定阻碍。
第四,教师对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能力较低。有些课程的内容更新较快,教师未能及时利用信息检索,将课程知识和数据进行跟进更新,没有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开发高质量的课程。另外,在一些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相对匮乏,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普及,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普遍较低。
(三)信息化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完善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包括明确发展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调动多方参与、完善服务保障。教育信息化涉及教育的各个层面,是一项重要的长期工程,要有明确的标准和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教育的顺利发展。国家目前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来保障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在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安全和数字资源的共享方面需要加强立法保障。二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共享原则不完善,一些信息化资源未能实现公开、共享。三是信息化评估机制尚未健全,尚未形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评估机制,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四是信息化组织机构不健全,在信息化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五是多方参与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本、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未能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六是服务保障不够健全,没有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在与行业企业对接、实现信息交流与沟通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四)信息化建设内外部条件薄弱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条件存在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为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作用。
一方面,就内部条件而言,人才资源、信息资源、课程资源较为匮乏。在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缺少管理层和执行层方面的职业教育信息化人才;教师和学生搜索到合适的信息资源较为困难,缺少途径和渠道,并且信息资源的可应用水平较低;课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能够满足师生需求的高质量课程资源数量较少。
另一方面,就外部条件而言,资金支持、政府监督、企业合作等不够完善。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但资金投入的效益不高。花费高额资金购置的基础设备很多只是摆设,并没有被有效使用。政府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检查、评价过于注重报告总结、数据等外部条件,而忽视了信息化建设是要培养信息化人才这一根本目的。此外,当前一些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日益密切,职业院校为企业输送大批人才,但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交流、研讨较少,应用推广平台的建设力度不够,这也成为阻碍校企合作的一大瓶颈。
三、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促发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多方面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理念,增强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
首先,要增强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的认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既是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职业院校要增强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的认识,主动担负起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使命。
其次,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理念。职业院校执行层和管理层需要转变和强化自己的信息化思想,把握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正确理念。教师要明确把握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把学生摆放在中心位置,及时更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知识。
(二)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工作,保障软硬件建设的落实
保障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有利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稳定发展。
第一,保障信息化的硬件建设。硬件设备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政府除了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发展,还需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出明确要求和硬性指标,加大资金和物质支持。同时,学校要响应政府的要求,积极筹建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数字图书馆等,为培养信息化人才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第二,保障信息化的软件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指网络课程、电子教科书、信息资源库等的建设。政府和学校要积极鼓励技术人员搜集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库,为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条件。同时,学校还要加大网络平台和课程资源的开放力度,切實实现共享、共用,从而为自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第三,加大对不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的信息设备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更多的倾斜。只有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硬软件建设的落实,才能缩小西部与东部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均衡发展。
(三)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打造高素质职业教育信息化队伍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能力是关键。职业院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信息化队伍。
第一,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理念。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信息化理念,才能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计算机提升学习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职业院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研讨,并且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教师日常相互听课评课的形式,对信息化教学进行有效评价与反馈,减少不用、滥用现象,切实发挥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优势。
第二,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实施全国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继续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校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利用成熟的信息化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空间,逐步清除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切实实现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
第三,打造学校信息中心专业队伍。要强化学校信息中心(电教中心)等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且注意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把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总之,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包括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在内的高素质职业教育信息化队伍。
(四)继续推进信息化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化均衡发展
2011年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发布,到2012年,已有400多所中职示范校参与建设,共建共享86个数字资源开发项目成果。同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果丰富,共开发28个专业类295门课程,其中11个专业类141门课程已经上网运行。面向全国征集评选出19个专业类1887个优秀多媒体课件,建成网络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在新华网开通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截至2015年底,共有745所院校、1377家行业企业参与了资源库建设。共建成各类多媒体资源71万余条,资源总量达15.8TB。注册学员达92万余人,累计访问量超过1.5亿人次。”⑥由此可见,我国信息化资源建设整体上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区域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推进均衡发展。
在信息化资源配置方面,向落后地区和相对薄弱的学校倾斜,兼顾好信息化资源均衡问题。在信息化资源输出方面,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职业教育信息化可以缩小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重点学校与基础薄弱学校之间的“数字鸿沟”。要以点带面,增强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使发达地区的高质量课程与西部高校实现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资源上的差距,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在信息化资源服务模式方面,建立多类型教育供给模式。例如,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鼓励各职业学校和教育机构用网络学习空间对学生进行动态教育,建立院校与企业的教育联盟,使信息技术与社会服务进行良好的对接,输送所需要的对口人才。
(五)创新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模式是指运用什么样的战略来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决定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前景,影响着职业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已有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需要对其推行方式进行反思,以保证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现。
第一,谋求内在驱动力,推动职业教育信息持久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外在因素驱动明显,内在因素驱动力不足。政策和技术驱使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不是长远之计,而来自职业院校、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等内在动力产生的效力才是较持久的。今后应在内在驱动因素上谋创新发展之道,可以通过让学校、教师、学生切身实际地体会到信息技术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第二,从量向质的推进。目前不同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设备资源存在不平衡情况,虽然这种数量上的差距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小,但质上的差距难以追赶。并且数量治标不治本,关键还在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质量。要保证职业教育信息化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在学校的信息资源、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上不断推行。
第三,管理模式上向合作的方向创新。应加大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与学校的合作力度,利用合作伙伴的关系为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相关利益,同时实现多主体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服务。换言之,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合更容易产生社会效益,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概言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与强大助力。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突破观念上的束缚,夯实职业教育的基础建设,强化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创新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注释]
①朱永新.中国教育改革大系(职业教育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293.
②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16.
③④李红波.职业教育信息化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11.
⑤王亚南,石伟平.歧途与省思: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转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6(4):87.
⑥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44号(教育类113号)提案答复的函教提案(〔2016〕第100号).2016-10-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0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