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经逐步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发展与变革。本文对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剖析了当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教育原则,并针对教育手段进行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高校 思政教育 手段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通过互联网工具进行工作与交流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多种可能。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教育手段,新媒体给学生带来了虚拟与现实共存的学习方式,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同样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便捷。与此同时,这种便捷的教育手段也给教育工作本身带来了挑战,在现有模式下,高校如何发挥新媒体工具的优势,引领现代大学生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了当下思政教育所研究的重点。
1新媒体概述
所谓新媒体,就是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终端设备,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一种新型媒体。新媒体发展到如今,主要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是原生新媒体的涌现,它是在网络环境下逐渐衍生出的信息技术,涵盖有微博、微信、QQ、社区论坛等;二是传统媒体与网络空间融合产生的创新媒体形态,如网络电视、网络报刊等。无论以何种形态呈现,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之上,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传播的广泛性。从传播源的角度上来讲,新媒体的扩散不再是官方机构单方面的给予,每一个使用的个体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只需要终端设备与移动网络,使用者就能实现信息的交流,当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信息的传播将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全民传播时代。
(2)信息的时效性。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工作效率取决于信息传播的速度,新媒体的科技手段可以实现消息在一秒之内传遍世界,这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语音的传输,图片与视频亦是如此,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定时传播的规律,信息的时效性在第一时间得以体现。
(3)交流的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沟通方式不单是单向或者双向交流,而是呈现多元化,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评价他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做到实时的互动交流,這大大提高了受众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全过程参与。
(4)媒介的虚拟性。虽说终端设备是实物,但信息传播的媒介是网络平台,具有虚拟性,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信息可以实现自由与高速传播,同样也带来了诱惑。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捏造各种信息无从考证,这无疑增加了虚拟信息产生的几率,使舆论导向的控制变得困难。
2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点,伴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蔓延,当代大学生获得知识迅速,加之他们喜欢探究新奇事物,具有追求独立的意愿与叛逆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给思政教育带来了困难,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目前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被动灌输。思政教育不同于专业课教学,它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思想道德的培养,偏重环境的感染,在短期内无法进行验证。然而,目前思政教育工作的责任仍然单方面落在班主任或辅导员一方,学生被动接受熏陶,并不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者也是借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单向灌输方式达不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2)理论知识累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政教育工作也异化成了对理论知识的积累,通过背书、做题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巩固,通过笔试达到对思政成绩的考核,学生只记住了死板的知识而并没有领会受教的真谛,这种形式忽略了思政教育实际的情况,背离了现代信息环境下思政教育的目标。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则
3.1主动与引导相结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迅速,庞大的信息输入量增加了学生对于信息甄别的难度,在思政教育中,学校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学生无疑是学习的主角,新媒体的引入改善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有害信息将进入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将学生的主动性与教育者的引导相结合才能正确把握教学的导向,这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首要原则。
3.2科学与适应相结合
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教学手段,新媒体可以提供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无论是QQ、微信、微博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的载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方式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思政教育中,如果学生在受教过程中并不能接受,那将也是无用资源。思政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体现科学性与适应性的原则,一是要选择贴近学生日程生活的教学案例;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资源选择学生最能接受的教学模式。
3.3共建与共享相结合
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学生与教师都可以通过平台来方便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共建知识资源进行学习,彼此相互了解,共同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共享资源实现沟通,避免重复教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学生还被鼓励大胆上传自己发现的宝贵资源,教师通过审核与更新不断丰富思政教学内容,达到实时交流的目的。
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为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学中的优势,笔者认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培养识别有价值资源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享到多媒体,学生根据教学资源进行实时反馈,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做出有针对性的评论和指导,让学生学习如何在资源整合中反复过滤找到有用信息,教师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理解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和学习困惑,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使用多媒体素材库整合与知识点相关的图像、音频和视频资源具有对比性和欺骗性,这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识别,甚至亲自参与实践,更深入地关注与了解困惑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教学内容的展开。随着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巧妙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以“思想道德法律培养”教育为例,教师可以使用微信,微博或QQ来推送鼓舞人心的传记,名言和哲学文献,此外还可以推送相关的法律案例研究,并与平台上的学生进行交流,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引导他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再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主流政治网站资源,如“人民网”和“新华网”,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信息,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从日常阅读中获得新的见解。
(3)线上导学的实施。第一步,学生利用他们的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登录到新媒体学习平台,按照思政学习模块进行自主学习;第二步,参与课程网上探究与主题活动,利用互动功能与辅导教师进行线上交流,第一时间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步,独立完成线上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交遗留问题;第四步,线上教师对未解决问题进行汇总归纳,开展空间讨论小组,与线上学生一起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4)线下实践的落实。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获得的思想观念在社会行为中体现出来,因此德育最终要回归日常生活,落实于实践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思想与观念的教化。首先,结合线上学习的主题,教师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微博热搜中找寻的当下热点话题,学生利用从多媒体平台上获得的案例分析能力来明确与表征自己的看法;然后,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头脑风暴式学习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讨论,学生分享各自的见解,教师提出能够促进分析、应用与评价的提示,学生在交流中记录他人的观念,总结自己存在的不足;接下来,可以组织校园或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亲力亲为去感受自己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最后,开展学习总结与自我评价研讨会,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彼此实践体验的心得进行互评,学生分享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与收获,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5)双线教育的混合。使用循环验证学习方法,通过线上与线下的重复学习,找到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于所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改善。由于借助多媒体工具将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把线上教学内容带到线下进行重复学习,把线下问题带到线上进行探索讨论,逐步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解。這种双线混合的教育模式最有效的体现了多媒体工具在实际思政教育中的优势,摒弃了传统德育工作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思维。
(6)保障机制的健全。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各项功能,就需要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引导力及渗透力进行加强,还需要在其中构建科学的保障机制。首先,高校领导需要加强重视。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因而高校领导人员需要积极把握这一形势,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发展条件。其次,研究经费要充足。要想保证新媒体条件下的思政教育开展效果,就需要保证其经费充足,建立专项拨款制度,针对思政教育开展活动所需要的各项资金,制定经费投入的合理比例,进而与思政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合。
5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变革也同样面临着挑战,很明显,传统的教育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高校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引导者,需要学会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其运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同时也需要充分看清新媒体环境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学习,只有这样思政教育工作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 11(03):85.
[2] 徐志先.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讨[J].科技资讯,2014(20):20-21.
[3] 李中信.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4.
[4] 何长辉.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5,34(08):91-94.
[5] 吴鹏宇.浅谈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J].教育观察,2016(506):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