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人表达情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口语交际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口语交际能力也是每个人所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应结合学科特质,勇敢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致力于学生该项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展现学科价值,使得学生得到更加综合、全面的成长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该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借鉴价值。
  一、注重语言输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文字输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效用,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等,使得学生善于去欣赏语言美、体会到语言中所含有的意境美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深刻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累积,也使其懂得应语句精炼、表情达意等,这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将产生较大的助力。
  其次,信息输入。由于语文课堂的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教学内容又非常广泛,教师要想讲得非常全面、具体是非常难的。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就可以实行课堂外延、拓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其的知识结构起到充实、完善的作用。例如,班级内部可以成立图书角、或进入学校的图书馆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优质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涉猎广泛,可以阅读一些优质的文章载体,如杂志、报纸等,保障自己可以广泛收集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语言积累本,让学生做到多摘多读、多写多背,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使其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口吐莲花”,促使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大大提升。
  最后,技巧输入。在语言累积的过程中,表述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经之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应语感敏感,不要单纯的从语言文字中揣摩,而是要促进日常生活与文字、语言的结合。”因此,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与学生现阶段的心理感受相结合,善于运用一些感叹、否定、陈述、反问等语句,将表情和语言相结合起来,注重语速、语调的变化等,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二、强化语言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创设情境,训练思维。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观察是第一步,也是学生感知其他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活的语言情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达到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公园旅游”的情景,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观察素材。比如:“公园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公园里面都有些什么呢?”“你最喜欢公园的什么呢?”让学生根据这样的引导来灵活地组织一段语言,并阐述出来,以此进行口语锻炼,使得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第二,师生互动,想象交谈。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在开展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也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保障教育活动的开展。例如,小学生对于未来往往是无限憧憬的,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谈一谈:“长大之后想做什么呢?”“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要想达到既定目标,要怎样努力呢?”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想象,谈一谈、说一说。在这其中,教師也应仔细倾听,当学生出现语病、问题时及时指正,使其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更加娴熟,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第三,结合生活,锻炼口语。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逐步锻炼口语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生活中的趣事、故事等,让学生尝试着介绍、复述、改说、续说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使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口语锻炼相结合,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三、增强语言品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是自信心强,表达得非常流畅;另一种则是要么沉默,要么语无伦次、面红耳赤、结结巴巴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时,也应增强语言品质,对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进行锻炼,使得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将教育价值展现出来。
  例如,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吹毛求疵,经常指责学生,而是要为学生尽量营造一个随意、开放的情景,使其可以放下自己心中的负担,在课堂的参与中积极表达、大胆阐述。另外,对于一些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也应为其预留出更多口语锻炼的机会,使其可以逐渐消除自身的紧张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秉持着多多的信心、耐心,做到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促使学生的该项能力得到真正强化。但在这其中,教师也应运用正确的培养策略、方法,保障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学生后续的深入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