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科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在科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控制、自 我调节,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科学课堂 教学分层 评价分层 心理分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针对我个人的几轮实际教学,我发现到九年级后学生成绩分化严重,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也分化严重。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我对所教班级尝试进行“分层教学”,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和反思。
  1正视差异,才能真正认识到分层教学是现实的需要
  勿容置疑,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的影响,使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毅力等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情况的同学对同一信息的学习、接受、理解、实践、研究、反思、超越程度不尽相同。如果仍采用传统的“齐步走”方式进行授课,对班级内的中等生可能是适合的,但是会严重阻碍班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优等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消”,结果导致尖子生冒不出,差生又跟不上。新课程就是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如果在相同的时间里,用同一把尺子、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同学,这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与新课程标准也是格格不入的。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正确地对待这种差异,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我们才能深入地考虑这种差异,才能真正地去寻求改变这种差异的方法。我认为在这新课程逐渐走进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这不仅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成功的机会。
  2教师要具备更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接受分层教学的挑战
  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做好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及检测分层,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授课分层是关键。实施分层授课,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沉着应对由于分层教学而导致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最后,分层练习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又要有促优、补差性质的“分”,同一练习内容,可分层要求。既要有提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还要有落实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
  可见,要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多下工夫,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综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
  在确定好分层教学形式后,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不能以易于操作为原则简单的进行“成绩分层”与“智商分层”。成绩与智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潜能,但是,如果完全按照以上的因素进行分层,就容易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一些不良心理效应,也会影响教师对此类学生的信心与期望。
  为了优化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性格特点,综合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表达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动手能力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分为A层、B层与C层:
  A层为拔尖层,占据班级人数的10%,A层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可以认真的听讲,也能够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活动,对于相关的知识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科学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
  B层为基础层,占据班级人数的60%,B层学生有一定基础,上课尚可认真听讲,多数情况下可以认真完成科学作业,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动手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C层为学困层,占班级人数的30%,C层学生即传统观念下的“后进生”,他们对于学习科科学缺乏足够的兴趣,不认真听讲,难以及时完成作业,学习积极性较差。
  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4课堂教学的分层
  4.1课堂讲解提问的分层
  在例题问题的分层设置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例题中的问题结构通常分为知识了解、理解运用、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面对C层的学生,问题主要是较为基本的概念和浅显的问题,强调基本知识方法的一般性运用,重在学生会模仿;第二个层次主要是面对B层的学生,问题为具有发展性的和稍有变化的,教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培养其一般的科学思维,重在理解;第三个层次主要面对A层的学生,问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能力性,重在培养其思维的严谨和广阔,发展其抽象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2課堂合作、探究机会均等
  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很重要,我们可以根据A、B、C不同层次划分学习小组,但学习小组的划分往往人数偏多,如果组内机构不健全,小组骨干不得力,常常会出现有的学、有的玩的情况, 尤其是一些同学在小组中还没有得到交流机会活动便宣告结束。教师必须科学地组织学习小组,分别给A、B、C层次的小组布置不同深度的探究问题,并加强各层次骨干学生的培养, 增强自身的课堂控制能力,构建起全员自主参与、分级控制管理的组织网络,避免学生活动走过场、图形式,真正提高分层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一堂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 A,B,C 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能否被调动起来,因此,课堂提问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参与进来,主动思考提问的问题。
  4.3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的分层
  对于分层作业的设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讨论题等。必做题是对学生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完成。选做题材既有保证学生“双基”和稍高的要求,也是部分综合性强或含有一定解题技巧,探求最佳解法的练习,要求 A 组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选做题,B 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情况全选、选做部分或不选,进行灵活掌握。C 组学生只要求完成必做题。
  5辅导检测的分层
  5.1课后辅导的分层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树的主干,那么课后辅导就是树的枝叶,所以抓好课后辅导也是搞好分层教学法不可缺少的一环,分层教学课后辅导的总体原则是根据学生成绩梯度,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好的 A 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助活动; 成绩中等的 B 组学生建立自学小组,进行补缺性辅导活动;基础差的 C 组学生成立补课小组,从最低起点开始进行补课性辅导活动,平时也可以让 A 组学生对 C 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
  5.2检测评价的分层
  教学目标完成检查一般分为课堂检测和单元测验,单元测验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C层同学选做的,B层和A层同学必做的;深化题是供B层同学选做,A层同学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 10%,深化题占 5%。对三个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测试,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
  6关注分层学生心理,巩固分层教学成果
  分层教学,是实践检验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同时它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现代科学教学中应该说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但同时,实行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即在进行教学尝试的同时,必须注意到:
  A层学生的心理:A层学生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因为付出更多的课外休息时间,付出更大的精力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作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而这个时候教师的任务则应该是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从知识、能力的掌握与提高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大重视力度,作到使A层学生既能摆脱心理压力与负担,同时又可以使他们在科学方面的潜力与特长得到发挥;再有,科学学习的时间的投入,必将会影响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协调好各个科目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B层学生心理:要对B层学生取得的成绩“肯定、认同”,再进行不断的鼓励则是“挖掘”他们的良药。
  C 层学生心理:C层学生往往会有悲观的想法,一是成绩总在后面,二是面对A层学生的“夸夸其谈”会产生相对自卑的情绪,因此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呵护;同时教师适时的,特别是在公开场合指出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同时推荐一些小题训练给他们,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找到一种“感觉”,在此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增加科学学习的时间投入,提高解题能力,再改变他们的悲观、自卑的情绪,进而使他们的成绩和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立足中间、抓住两头”,既注重全体“面”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又注意个体“点”的突破与挖掘是与分层次教学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结合体。
  总之,将分层教学引入初中科学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现阶段下,分层教学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未来阶段下,教师应该勇敢的接受挑战,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促进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建荣.针对“流动生”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 吴远芳.重视“每一个”环节面向“每一个”学生——浅谈初中化学分层教学[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17(08).
  [3] 于眉,张锡娟,朱海星.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在初中探究实验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