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自主学习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数学思维活动。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也符合建构主义理论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使他们愿意并主动的融入学习活动并体验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73-02
  自主学习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通过启发,设疑,尝试,操作,解惑,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变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为学生的“充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一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现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自学法,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进行学习,通过学生自学,找出学习中的难点或不懂得地方,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由教师帮助解难。
  如:《倒数的认识》
  师:看着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会产生哪些问题?
  生:什么事倒数?
  生:倒数是指一个数吗?
  生:倒数应该这样表述?
  生:怎样求倒数?
  生:倒数是不是一定是分数?
  生:倒数有什么用?
  生: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师:今天我们采用自学加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倒数的有关知识,同学门围绕着刚才提出的这些数学问题先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自学讨论,教师指导。组织全班交流。〉
  师: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倒数了吗?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
  教师让学生充分自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归纳总结,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气氛,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间的横向交流,相互间取长补短,学习活动的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学习的空间更加宽广,思维也就更加开阔了。
  二、操作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操作能培养思维,手脑结合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操作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在《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通过各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与实践来推导计算公式。教师启发学生将梯形通过割补的方式转化成熟悉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画辅助线,用剪刀将各组准备的梯形硬卡纸剪切,分别计算图形面积,最后求和。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三种常见的推导方法: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一)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图二)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图三)
  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他们不仅掌握了图形的割补方法,而且也明确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利于内化新知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这样,便可以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動发现问题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由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让学生知道面积的意义,然后可以提示:
  (1)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16等分或以上)后圆的面积怎样?
  (2)将分成的等分拼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3)这个拼成的图形和圆有什么关系?
  学生过观察与思考,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相等,而圆的半径与拼成的图形的宽相等,圆周长的一半与拼成的图形的长相等,从而得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自己发现了公式的推导的方法,这种注重过程的自主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发挥及知识的掌握。
  四、练习法,巩固现有学习成果
  通过不断的进行联系,在练习中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症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练习,要尽可能不成为学生的作业负担,利用课外时间认真分析所教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的情况,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在根据各组的要求设计好让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实“的一些练习。让学生们再练习后获得成功的体验,将练习在学生心目中变成一种愉快的享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五、迁移法,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抓住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掌握引起迁移的诸多因素,努力促进有效迁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就是通过把一块饼干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又通过把一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1/3。又再通过让学生把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 )……就这样利用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的直观形象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几分之一。
  总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真在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使他们愿意并主动的进入学习中,我们相信自主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吴广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年3期.
  [2]易良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学科教育》,2001年2期.
  [3]林丽平.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神州》,2018年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