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关注语用訓练、开展双边活动等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自主阅读;学会学习;情境;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29-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如学习习惯、态度、思维能力等。阅读教学课堂要求注重知识的多元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自主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自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一)创设媒体情境
学习是充满乐趣的。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并能深化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加迅速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播放视频,帮助学生走进文章,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秦兵马俑》这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播放了《地理中国》影片中秦朝兵马俑的片段。影片中气势恢宏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兵马俑的历史,这为课文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在对文章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有了提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对文本的初步认识。
(二)创设思维情境
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语文教育的主体,通过自主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立足点,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分析,根据年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适当的时候创设适宜的情境,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利用自主阅读课堂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将问题答错的情况。这时候,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些适当的提示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果批评学生的错误,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是这只乌鸦,要喝到瓶子里的水,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对课文的思考中,使他们发挥想象力,设身处地地想想问题的答案。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回答:“把小石子都投进瓶子里。”还有的学生说:“去找一根吸管来就好了。”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课堂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关注语用训练,培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用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组织口语交际训练
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应运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口语交际等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我》一文时,向学生提问:“你们现在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想想小时候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比起来,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有的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看到自己的变化:身材变高了,体重增加了,更加帅气了。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十年后的自己进行想象。学生互相交流,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这样口语交际中,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了猜一猜的活动:“这个人个子不高也不胖,喜欢看书和听歌,大家猜猜他是谁呢?”这样,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引导文本品读训练
小学生的想象丰富,对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渴望。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有意地去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具体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这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却忽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有时甚至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应重视培养学生品读文章的能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文章的美,从而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的艺术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分析文中的一个小片段。在思考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他们互相启发、互相碰撞,有些观点完全超出了教师的预期。可见,学生的思维有很强的发散性与延展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去独立地思考问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双边活动,推进学习的深度
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如果学生在探究时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以学生一些提醒,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能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困惑。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具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家》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通过朗读,学生大都可以理解文章中“家”不仅是自己的小家,而且也是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意思。这时,教师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考:“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家呢?我们要为它贡献什么呢?”这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并互相讨论交流,表达他们的观点。这样,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自主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策略,从而让他们学会学习,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森平.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自主性[J].小学语文教学.2016(11).
[2] 杜林新.小学语文自主化学习的实践探索[J].语文天地.2017(08).
(责编 韦 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3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