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本文从现实出发,首先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參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能力;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56-01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未来学生生活和工作影响深远。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社会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拥有较高思维能力。语文思维能力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训练学生语文学习技能,最终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语文教学有着强烈的功利性目的。高中阶段师生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衡量学生语文水平也是通过考试测验的方式,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也是为了升学,习惯在教学中划分出语文背诵重点和考试模块,这造成了课堂教学氛围压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且教学中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1],学生被动思考,语文知识的分辨能力较弱。二是写作思维培养严重缺乏。当前学生语文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在记叙文中引用描述的事件没有亲身体验,不能打动审阅老师,同时议论文中缺乏支撑论点的论据,学生将写作看成是一项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僵硬化、模式化、固定化的写作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三是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时间太少。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将更多精力集中到如何教授语言知识上,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没有独立思考时间,只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完成教学计划和流程,却不能自主针对语文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结构框架。上述三个问题都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提出改善对策加以处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主动开展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实践活动,不仅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语文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不同语文现象。创新传统语文教学理念,摒弃单纯讲述语文知识的做法,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学生思维训练的契机,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好地组织语言,在合适的情景下运用语言。语文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具有密切关系,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在特定情景中运用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教材中的大量词语,充分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并且分析不同文风的表达特点。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雨巷》等诗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模拟写出在细雨蒙蒙的街巷中发生的故事,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学生参与到教学研究过程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注意不同风格文章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流程。
2.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思考时间占据极小部分,学生思维能力低下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明确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首先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提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价值的平台,将以往的讲述环节压缩,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而绝非是主导者,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流程,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寻找训练学生思维的契机,有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在自主思考中产生的问题才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在讲授新课《蜀道难》文言文时,首先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尤其是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刻的探究,降低语文知识学习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升思维。《蜀道难》学生难以理解,是诗人李白运用浪漫主义手打,发挥自己奇特的想象能力,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其中包含大量的古词古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以语文思维来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是思维的武器、理解的工具,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反映,思维的进行需要语言的支撑,两者密不可分。首先训练思维的敏感性。快捷的思维意味着反应速度快,能够针对语文问题迅速做出反应,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措施进行长久反复的训练。其次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具有个性化特点,思维的独特性帮助学生在思考语文问题时不盲从、不随流,能够发表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3]。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留给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让思维成果开出独创性的果实。最后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问题专研上,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认识,区分出本质和非本质的特征,针对其矛盾展开辩驳,对于相互矛盾的事物最能引发学生思考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课文细节中抓住矛盾,让学生对其展开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具有辩驳性特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学生必备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真正将思维能力训练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而且养成其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彬.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83-83.
[2]冯志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1):124-124.
[3]乌云.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