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語文是学生从小接触的一门学科,但是在学习中却经常被忽视。作为一门教授语言能力的学科,语文的学习需要深入才能探究其魅力,本文主要就如何进行语文思维的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090-01
在以往的应试模式下,分数是学生首要追求的目标,语文因为很难拉开分数,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语文一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枯燥且繁琐,加上日常其他学科的压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更加不重视。但在实践中,语文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的时代下,语文的教学需要改革,从培养语文思维先开始。
一、语文思维培养的认知
在以往教学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使对语文的学习局限在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和古诗词鉴赏上。虽然文章的学习和诗词鉴赏都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但是教师的“填鸭式”培养,使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难以深入学习的学科。只要能够在试卷上写满,写得沾点边,语文成绩就可以及格。从这么多年的语文成绩数据来看,语文低分不多,高分也不多,多集中于一个区间中。对于以高考为重任的高中学习中,语文确实是一门不需要操心的学科。但是,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不仅需要死记硬背,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主动判断、联想记忆,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培养[1]。如在学习课文《兰亭集序》的时候,这篇文章写的朝代是晋朝,离我们比较遥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带动学生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形,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聚会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再对比王羲之这次的名流聚会,可以深入了解文章背景,刺激学生思维发散。从以往的诗词翻译转变为情感带动,带动学生对作者在写作时候的情感表达,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培养语文思维的方式
(一)减压式的学习
不可否认,高中的学科中,语文是学生从小学到大的一门学科,学生多少都有底子,所以面对繁重的其他学科,学生首要放弃的就是语文,语文课就是他们的减压时间。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个因素,毕竟语文不是一门新学科,老师需要的是穿插之前的知识,巩固的同时加入新元素。语文思维的学习不再是老师给学生灌输中心思想是什么,文言文的翻译怎么备注,而是通过语文更深入的带动学习。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先介绍当时的背景,即美国的白人和黑人之争。观察作者的这篇文章发表后有什么影响,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感情,促进学生的主动性。这种带着故事型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就抓住学生的眼球,通过轻松活泼的形式进行学习,无形中释放了学生的压力。同时,语文思维的培养正好可以符合减压式学习的模式。
(二)积极的心态
语文课堂一直被描述为死气沉沉,这样的形式影响的不只是老师,还有学生。教师需要抱有无比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2],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对学生的疲软状况要做好心理准备,不断鼓舞自己,同时也鼓舞学生,将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欢乐的有趣之地,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知识。语文有着特殊的魅力,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一个时代的故事,而听故事是一个放松的事情。教学模式中加入语文思维,可以帮助老师很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三)思维的深度拓展
语文从小开始学习,到高中阶段积累的词汇量足够日常所需。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单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而是开始拓展、深化,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文章不过千余字,但是文章下深含的知识是庞大的。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魅力何在?为何中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从简单的文章延伸到国情以及历史。文章只是一个点,教师要交予学生以点开始进行面的发散,探索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文章的学习不只是认可作者的想法,而是从中升华出自己的想法,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语文活起来。
总之,语文课堂的现状是一个顽疾,对于语文的忽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新课和新时代的要求下,语文的教学模式需要变革,语文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新课下的一个新式教学方法,探析其运用对语文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海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6(7).
[2]季冬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