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品德任务性学习策略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任务性学习是小学品德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开展任务性学习首先要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明确的任务;其次要用心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必要时争取家长、社区的支持;最后要制定评价目标,留心预设任务性学习评价。
  【關键词】小学品德;任务性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98-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的关键词,任务性学习成为小学品德课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把握获得探求结论的方式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更有价值。在下城区品德短期培训的时候,下城区教研员徐园老师给我们做了任务性学习的讲座。徐老师在讲座中讲到:“品德形成不能依赖单一的知识传授,如果让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缺位,我们就不知不觉会去灌输,就违背儿童的身心教育发展,导致品德教育无效。而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开展任务性学习。”任务性学习是品德课倡导的学习方式。是通过任务性学习,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社会,用多种方式去查找、搜集资料,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内化品行等。
  任务性学习,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设计学习任务;二、指导任务性学习;三、预设活动评价。
  一、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性学习活动是否有效,其起点在于任务的设计。这是任务性学习开展的首要条件。在任务性学习中,教师要以明确的问题设计引领任务性学习。只有学习任务明确,学生的思路才会清晰。
  1.围绕目标 设计任务。
  一堂品德课设计什么样的任务性学习,是由品德课的目标决定的。这里的目标不同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相对于整个课程。而这里的目标要细化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每一课时的课时目标。
  一下道德与法治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第二课时目标:
  (1)能够懂得要爱护花儿草儿。
  (2)在花草面前能保护自己,与花草和谐共在。
  为了让学生在花草面前建立保护自己的意识,课前我布置了学习任务:了解哪些花草面前要小心,画一种需要小心的花草带到学校来提醒其他小朋友。上课前,学生带来了自己画的一种花草,通过图片再加解说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了花草面前要小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非常重要,教学活动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任务性学习也是如此。只有根据目标布置任务,才能达到课堂的教学目的。
  2.明确任务 易于操作。
  教师布置任务时,任务要明确清晰,让学生易于操作。
  我上《56个民族是一家》第三课时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团结互助,友好往来,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资料。
  上课前,我发现很多学生拿了满满的一页一页打印的纸,上面有详细的民族团结的故事。我让学生把故事内容概括一下。尽管如此,交流搜集的资料时还是花费了很多时间,课时内容没办法上完。
  在第二次教学时,我精心设计了课前任务性学习:
  请同学们查找民族团结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地写下来。
  用表格让学生填写,学生就不会去打印详细的故事了。而且表格简单,易于填写,也利于课堂交流。果然与第一次上课比,交流任务这个环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课堂实效。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引领。在任务性学习中,教师要以明确的任务来引领学生的学习。只有任务明确,学生的思路才会清晰,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布置了任务时,教师还要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完成。
  像查找民族团结的故事,任务单一,学生独立能完成。而有些任务内容较多,需要团体合作完成。那就要根据教学目标,根据任务分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世界之窗》第1课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不同民族的建筑、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与丰富性。这个任务面很广,让学生分组,每个组研究一个问题:如世界建筑组,世界语言文字组,饮食文化组,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任务。
  二、用心指导任务
  1.帮助学生 指导方法。
  教师布置了任务,要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如:查找资料的任务,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在网上用关键词搜索资料。网络的信息浩如烟海,教育学生千万不要简单地下载打印,要学会筛选、整理信息。除了网络以外也可以从相关书籍中查找。可以到图书馆中查找书籍,图书馆中的书籍有编号,根据具体的种类查找,很多图书馆也配备电脑查询书籍功能。图书中找到的资料可以抄写下来,如是图片可以用手机拍摄下来。对于采访类的学习,要教给学生选择采访对象,事先准备好采访的提纲,再联系采访的人。采访时采访的话记不下来,可以用录音,拍摄视频的方式,把采访过程记录下来。对于实地考察类的,要事先了解考察地点,有目的地考察。
  如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园丁赞歌》,里面有一个采访的任务:通过采访老师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了解老师的工作风格和业余爱好,综合对老师的认识,为尊敬的老师写一则人物小传。
  我班有学生去联系数学老师郑老师。课间郑老师正在忙着批作业,他匆匆走过去说:郑老师,我想采访您。郑老师没好气地说:采访什么?有什么好采访的?那同学就灰溜溜地下来了。事后还要向我诉苦,老师不接受采访。
  这个学生联系老师时,没有说清楚采访的原因,也没有找好联系的时机。事后我让采访同一个老师的学生组成采访小组,事先设计好采访的话题,组员之间互相讨论,确定采访的问题然后再去联系老师。联系老师时先赞美老师,并说明采访目的,再跟老师确定采访的时间。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用心地指导学生,循序渐进,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2.寻求帮助 多方支持。
  對于参观、访问等实践性的任务,最好取得家长的配合,有必要时还要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完成任务。
  在上《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三课时时,我了解到在东新街道新颜苑社区有一个社区少数民族之家。我特意与新颜苑社区联系,在星期五下午放学后与接送的家长一起带学生去参观。社区特意派了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参观了民族活动室、“同心·民族文化展示馆、民族文化墙、民族宣传栏,收获很大。还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知道社区少数民族之家还为民族团结做了很多事,如:社区建立民族联谊会,开辟了“网上之家”,同心·民族文化活动节,社区做好困难帮扶工作,社区成立民族志愿者服务队,为各族同胞提供各种服务,开展教育培训,弘扬民族文化。
  品德课程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社区延伸,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中,完成学习任务。而很多社会实践都需要家长、社区等多方支持,才能完成任务。
  三、留心预设评价
  1.事先了解 便于评价。
  任务性交流前,教师要事先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这样有利用老师及时评价,并适时调整上课内容。
  在四下《世界之窗》这一课教学时,让学生交流世界建筑,课前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时,发现学生搜集了巴黎圣母院——哥特式教堂典范,凡尔赛宫——西欧最大的宫殿,美国的国会大厦——民主、自由、光荣、独立的象征等世界著名建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没有提到中国的建筑。像鸟巢、故宫,上海明珠电视塔等都是世界闻名的建筑。我在上课时,学生介绍后,评价学生,找的材料很好,但也应该把中国建筑补充进去。并补充了北京的故宫、上海的明珠电视塔等建筑,让学生明白了在中国也有很多世界闻名的建筑。
  教师只有在事先了解了学生的任务性学习情况,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评价。如果时间来得及,教师也可让学生自己补充改进任务性学习的成果。
  2.制定要求 及时评价。
  在任务性学习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制定评价要求,根据评价要求及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交流汇报情况及时评价。
  如道德与法治二下《我们的班级报》,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小报社,分工合作,搜集资料,编辑班级报。在展出班级报时,提出评价标准:
  优秀:(1)能反映我们班的生活;(2)内容丰富、生动;(3)有图有文、美观、整洁;(4)小组分工合理,组内成员都积极参与编报。
  良好:(1)能反映我们班的生活;(2)内容比较丰富;(3)有图有文,整洁;(4)小组有分工,组内成员都有参与。
  合格:基本反映班级生活,内容简单,图画文字不够美观整洁,小组内分工欠合理,有个别人没有参与。
  在手抄报展示评比中,学生通过比较知道了什么样的作品是优秀的作品,而什么样的作品还需改进,这样及时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任务性学习,也能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任务性学习。
  在任务性学习活动中,精心设计任务,用心指导任务,留心预设评价,能促进个体和集体的结合,促进“我”与他人的沟通,能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的提升方面奠定比较好的基础。任务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在品德课堂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为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奠定基础。为此品德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任务性学习,从教转变到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