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管理案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章立制,激发教师自觉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热情;建立校本教研机制,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及时解决问题。
关键词:教育科研 科研兴校
一、背景
朋兴乡中心小学是一所乡级中心小学。现有教师33人,教学班12个,学生485人。学校位于农村偏远的地方,由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学校经费不足等问题,个别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谷。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发展的基础,由于这个基础不好,使一部分家长对学校失掉了信心,不再重视孩子的学习了。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城区小学就读。学生转学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如何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院多次召开学术会议,查明原因,反复研究课题。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和培训,我们听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报告和参观了许多学校,发现学校的教育校本教学和研究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在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仅仅是教学,那么它所从事的是低层次教育活动的“体验水平”。教育研究是对教育活动的特征、过程和规律的理性分析,是一种“研究水平”的高层次活动。可以说,没有校本教研,就没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居安思危,与时俱进,一致形成共识:先从教师队伍入手,带动教师走科研兴校之路。于是,提出了“科研兴校”的战略思想,决心走科研兴校之路。
这样,我们先后组织以下几项实验: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与培养实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题研究。
二、案例
在农村小学进行教育科研,困难是比较大的。在科研活动中,我们遇到如下的难题。
1.有重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竞赛工作的错误倾向。
在教育科研活动中,教师中产生了一些片面认识。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我们的一种认识过程,是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其本质规律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创造性,即通过探索和思考新的情况和问题,理解客观规律,寻找新的发明和发现。但在实践中,往往片面强调参与教育科研的具体形式,即呈现发表论文、参与教学计划评估等正式成果,而忽略研究过程。因此,有必要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教师应根据教师实践活动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发挥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实践优势。
2.有重自己的教学工作轻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问题。
实践中,这种情况的研究力量得不到充分保证,如果研究制度不健全的话,其研究成果或迟迟拿不出来,或研究成效不显著。这经常使人在平时有华而不实的感觉,而且往往因为在研究成果形成之前效益并不明显,从而使教育科研不受人们欢迎。
3.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目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有人认为教师仅仅是为评职称而写论文、搞教育科研。勿庸置疑,搞教育科研确实有使个人受益的一面。我们学校迄今已经有四位年青教师晋升小学高级教师。但事实上,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解决的办法
1.建章立制,激发教师自觉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热情
教师才是科研的主体。没有教师的辛勤劳动,教育研究也只是纸上谈兵。我们首先让老师们知道,他们参与教育学习是国家的要求。其次,教师应该意识到发展趋势。在这个时代,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应该发展成为学者、研究者和专家。最后,我们会引导老师进行比较和观察。激励他们,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为学校的崛起而奋斗。让全体教师下定决心,走科研之路,走学校之路。
2.建立校本教研机制,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及时解决问题
针对案例中的四个问题,我们的作法是:
(1)解决重考试成绩和竞赛成绩的错误倾向的方法是:按计划开展主题研究活动,把握好活动的过程,注重过程性档案材料建设。现在我们基本上形成了自己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特点,得到区教研室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2)解决这一问题更少关注学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教育的科学研究行为,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研究所建立了奖励方法,组织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的交流,评价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并形成一个系统;学校向上级教育部门推荐优秀的教育改革成果;作者总结了教育改革的成果,并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方法来扩大影响。
(3)解决教师对参与科研目的积极性不高问题的做法是:让事实说话。在近两年我乡教学比武和教研活动中,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四人获区级一等奖,五人获乡级二等奖,三人获乡级三等奖。事实说明:教学教研才是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也使教师终身受益。
(4)解决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的方法是为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学院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确保教育科研活動顺利开展。领导的支持。
四、反思
教育科研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和加强教学科研建设的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我们品尝了“科研振兴学校”的味道,清楚地看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愿将务实工作、理念、知识和科研成果毫无保留地汇聚在一起,进行交流、验证和分享。我们将由“闭门造车”式校内科研向“手拉手”式合作科研迈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