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教学让学生读写,实现学生读写结合的相约,实现读写结合的美丽飘香,是语文教学必须去认真思考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美丽飘香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11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105
一、讀写美丽飘香当让学生读得津津有味
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姹紫嫣红,质地优良。平时的语文教学虽然都在让学生读,但自感学生读得不甚理想。为什么姹紫嫣红,质地优良的文本,不让学生去读出味道,读得津津有味?实践表明,学生没有读得津津有味,是实现不了读写美丽飘香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多读,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充分引领学生从一般地读到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得津津有味,不仅仅局限于诗文,就是一般的连续性叙事文本,以及比较普通的科普性读物,也要让学生能够读出味道来,只不过是读的角度有所区别罢了。如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是毛泽东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力作,词作以优美的笔触通过对梅歌咏,通过对本来不具备人之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描述,表现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极其理想地抒发诗人自身的情感。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我不仅播放了著名播音员的朗读录音,也在不同的教学时段示范性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直至某种意义上的吟读。教学中,也让学生进行模仿意义上的读,进行带有自己强烈感情意义上的读。学生的读由开始的不具任何情感,到一定意义上的情感流露,直至比较充分的感情流露。这样的读对学生的写极具促进作用,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花写起,从路边的小草写起,写出的都是美丽,而且还多带有美好的色彩。
二、读写美丽飘香当让学生悟得兴趣盎然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都表现着作者的情感,甚至是极为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一般都不是作者直接流露的,都蕴含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从相关意义上说,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也都是一字一世界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让学生去做比较表层的阅读感悟,那纯粹是某种角度的囫囵吞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读写美丽飘香的。鉴于此,我的思考是读写美丽飘香当让学生悟得兴趣盎然。怎样才能在读写美丽飘香的前提下实现学生兴趣盎然地悟?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不仅仅让学生在浅表文字层面上悟,还让学生去做底层文学意义上的悟,更注意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层文化意义上的悟。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虽然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了一定的同情,但对作者叙述和描写卖火柴小女孩的故事产生了一定的不解。既然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如此穷困潦倒,又是这样的不幸,对其进行叙述和描写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何关系?作者为什么着力叙述描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文化意义的感悟,学生便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这是作者对社会的抨击。学生也感到读就要读出自己的感悟,写就要带有强烈责任感地写。如学生写环境保护的小论文,多从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角度去写,不仅写出为什么要保护环境,还写了怎样保护环境的内容。
三、读写美丽飘香当让学生写得顺理成章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写作要写出自己感到有意思的东西,在写出有意思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写得有意义。针对这样的情形,教师还是比较关注学生的写,但又有些操之过急,不能达到真正让学生写并写得好的目的。这都是学生写得不能顺理成章的缘故,没能实现理想的读写结合。我以为,小学生所写的与入选语文教材的作家所写的有天壤之别,我们不能将小学生与大作家一同看待。对小学生的写,我们应当秉承这样的理念:让学生去写自己心里想写的东西。小学生也是有思想的,他们对生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阅历所限,不可能产生类似成人的深刻感受,但只要教师逐步进行引导,他们是能写出自己真实感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生读写的美丽飘香,其写必须尊重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和身心成长的规律。所以,平时学生的写,要坚持顺着一个理,让小学生去写自己想写的,去写自己有得写的。在阅读中可以模仿着写,哪怕只是写一个比较简单的片段,要让他们有随时练笔的机会。如果教师不去做超越学生实际的追求,而是多让学生去做简单而又比较随性的练笔,学生通过平时的读写结合,是能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会形成学生一种比较理想的读写结合的习惯,甚至说是相当良好的习惯。纵观学生的读写结合,其写必然会绽放出靓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琴.那些生命中不期而遇的柳荫[J].小学语文教师,2016(11).
[2]朱文学.在实践中诠释优质教育的深刻意蕴[J].江苏教育研究,2010(9).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作者简介:武天杰(1977.11— ),男,汉族,河北隆尧人,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张宏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