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物主体形象在美术创作中的塑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术创作分为很多种类,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对人物主体形象的塑造和表达不尽相同。该文主要分析绘画创作中人物主体形象的塑造和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达主要讲究形与神的密切关系,艺术家通过形传神达,匀画完人物形象后再为其注入神韵,从而把整个人物丰满地表现出来。
【关键词】美术创作;绘画;人物
1不同繪画类型的人物形象
1.1绘画及其分类
艺术作品可以表达人物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内涵。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反映情感活动,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以及思想感情,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打动欣赏艺术作品的人,并使其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主要画种。中国画按技法的工细与粗放,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版画根据版材的不同,分为术版画、铜版画、纸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版画还依制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类,常见的有腐蚀版画、油印术刻、水印术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等。以上画种,又依描绘对象的不同,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等。
1.2不同画作的人物形象特征
(1)中国画的人物形象特征。中国画写实和写意两种不同的形式带来了人物形象塑造和表达上不同的结果,这使艺术家创作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更具有差异性。写意画作是一种抽象的人物形象表达,形式富有传统哲学化的色彩;写实画作通过再现人物形象,以小窥大,同时真实地反映生活,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其传达出来的内容具有思想性,在视觉上具有感染力。
(2)油画的人物形象特征。油画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以写实风格为主,表达方式比较单一。中国艺术家用了20多年的时间对油画进行探索,在1976年后,中国的油画创作才开始渐渐摆脱单一的写实风格,进入多元化的创作阶段。如今,油画的表达风格主要有写实绘画、农村和异乡绘画以及探索内心的绘画。写实绘画主要以当下的社会事件或人物形象为题材。在人物的塑造和表达上,写实主义的油画作品比较具有代表性,这类作品经常会描绘妇女和儿童的形象特征,表现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在处理男性形象时,油画作品往往更具现实意义:艺术家在描绘男性形象时,受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赋予男性一些特有的身份,哈示其背景,如徐唯新的《矿工陈文贵》、忻东旺的《灿烂》。在农村题材的绘画作品中,罗中立创作的《父亲》最具代表性。这幅作品运用了照相式写实的手法,充分展现了北方农民的形象,让欣赏者看到了一个饱经风霜的劳苦农民形象。这一父亲的形象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从而引发了欣赏者的共鸣,获得了成功。探索内心的绘画往往游离于现实的边缘,艺术家运用一些夸张的手法、符号化的表情和动作,加以独特的色彩和视觉表现,带给欣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艺术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传达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关怀。
(3)水彩画的人物形象特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物画在水彩画领域一直是最难展现的题材之一。水彩画的人物创作需要选择好人物,以更好地寄托创作者的情感。艺术家用水彩较难表现人物,但可以借助一些特定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完成创作。水彩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要有人物形象本身,还要有独特的意境,这需要艺术家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艺术家只有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创作作品时才能把自己的情感注入画面,才能难中求胜,创作出充满情感、能够激起欣赏者共鸣的优秀作品。
2不同时期人物形象的描绘
2.1农民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描绘
抗战时期,蒋兆和的《流民图》应时而生,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具有时代特征。画家面对农民的苦难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画作反映现实,用画作体现对劳苦农民的关怀和同情,为农民发声,每一幅画都饱含着艺术家对农民的深切同情。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怀着希望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艺术家也顺应时代特征,创作了很多典型的作品,如,刘文西的《祖孙四代》就十分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改善很多,农民的生存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创造了许许多多就业和发展机会,农民可以不再局限于土地生产劳动,走向城市去打工。这些使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选择的题材和范围更加宽广。“广大劳动人民面貌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生存环境变迁的轨还,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美术创作的进程。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使我国的文艺状态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体系。这一时期的水墨人物画中的农民形象表现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带给观者一种真实、淳朴、自然的世俗情怀。”赵奇的《让秋风刮过田野》是该时期代表作品。
2.2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描绘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得到提升,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普遍。女性形象在艺术家的笔下出现得越来越多,社会大量歌颂新中国女性的作品出现了。到1976年为止,艺术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主要描绘从旧社会解放出来的女性形象,充满着革命的色彩,反映了新时代的女性特征,映射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如姜燕创作的《考考妈妈》、汤文选创作的《婆媳上冬学》等。第二类主要是回忆革命岁月中的女英雄和女模范,突出表现了女性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冯法祀创作的《刘胡兰就义》、王盛烈创作的《八女投江》等。第三类主要描绘生产建设中的女性,歌颂了女模范,反映了在生产建设中女性对新中国建设的奉献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如朱乃正创作的《金色的季节》、李焕民创作的《初踏黄金路》等。第四类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描写的女性人物有知青、时代新人等,富有宣传色彩,内容、形式等也很统一,体现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精神,如周树桥的《春风杨柳》、杨之光的《矿山新兵》和汤小铭的《女委员》等。
2.3儿童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描绘
油画传入中国后,儿童形象经常出现在油画中,但儿童并不是作为主角出现的。直到1976年后,儿童形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其在绘画中的主体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艺术家在创作时都或多或少带着一些时代的特征,这时期的作品中也不可避免地记录了时代的痕还,使当代儿童题材的绘画多了一份重担。在当代绘画中,儿童的形象是一种艺术符号,独具象征意义,可以让远离城市喧闹的成年人找到些许心灵的慰藉,回想起自己儿时的快乐时光,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到舒缓。
3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由以上的画作和人物形象分析,可以看出在美术创作中人物主体形象的塑造和表达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想要塑造出一个满意的形象,艺术家要有清晰的构思,知道自己想要创作什么,为什么要创作这个人物形象,在脑海中把创作的主旨深化、明确。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还要加工整理最初搜集的素材,精心酝酿形象的雏形。在创作之前,艺术家要对构思意图有精准的设计,生动、准确的艺术语言能够帮助艺术家更好地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这种形象的塑造带有普遍的特征,因为艺术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需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艺术家独到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是美术创作过程中个性的表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融合,创作出来的形象才能够是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带给人的感觉才是活灵活现的。
第二,艺术家要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形是艺术家把人物勾画出来的必要阶段,有了形,才能谈到神的存在和注入。神是艺术家要传达给欣赏者的情感和神韵,人物形象只有形是枯燥乏味、没有生机和活力的。美术创作只有形神兼备,才能完好地表达人物的主体形象。艺术是人的艺术,是为人服务的,艺术家进行创作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无论写实还是写意作品,都是遵循事实基础,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现,情感注入的同时需要客观性的制约。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兼具形神的基础上,艺术家的直观感受和理性思维也应融入人物形象,做到直观感受和理性思维的统一。艺术形象中的理性思维和概念化的理性思维并不一样,其不是僵硬的、死板的,也不是抽象的、刻意的,而是在与直观感受结合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美术作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