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在课堂中迸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93-01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帮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但从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对数学存在畏难心理,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会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因而成绩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不少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小学数学教师开始积极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高效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应用问题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兴趣度,并能够使学生的问题能力以及知识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能力,为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简单讨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一、案例背景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依旧会因为不仔细检查而导致错题。而且,学生普遍不会因为计算方面出现错误而提出问题。因此,笔者选择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P34~P35作为本次论文的案例,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了解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初步的把握;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出混合算式的得数,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经历对比、推理总结出混合运算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通过一些式题的比较计算,初步建立学生对混合计算的认识,从而形成计算前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此外,笔者也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即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重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同时,选择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具。
二、教学片断
1.以旧导新。
师: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字,离不开计算,那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运算方法呢?
生:加法、减法、乘法,还有除法。
师:回答的很好。谁能告诉我,当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或者只有乘法、除法时要怎么计算呢?
生:按顺序从左到右计算。
师: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么计算呢?
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好,既然你们想知道的话,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种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2.案例讲解。
师:同学们,明天文具店开张了,小军和小晴一起去买学习用品,看他们都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P34例1货架图。同时,指明学生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师:现在啊,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帮小军算一算,他该花多少钱。
课件出示教材P34例1问题(1)。
师:谁能告诉我,要先算什么?是怎么算的?要如何列式呢?
随机选择学生回答,并请学生将算式写在黑板上。
生: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用结果加上书包的价钱,就是总共花的钱。(列式:5x3=15(元),15+20=35(元))
师:同学们,看他做的对不对?
生:对。
师:好。掌声鼓励!那么,这位同学,你能根據你写的分布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生:能。(列式:5x3+20=35)
师:好,请坐。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有乘法,还有加法,加法和乘法是一起出现的。
师:根据刚才的算式,你们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了吗?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那你们知道怎么列算式了吗?
生:……
师:用脱式计算两步试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黑板进行书写示范)。这样的写法就叫做“递等式”,我们在列算式的时候就要按照这样写,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开始进行课堂练习了,现在拿出你的练习本,写一写这些算式的脱式计算,并试着算一算,算完之后和同桌对一下,看你们两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出示50x7+40、40x2+56、32x3+45。为有效节省课堂时间,在学生计算完成后仅以其中一题再次进行书写示范,以加深学生对递等式书写格式的印象,并公布其余两题的计算结果。
师:好,经过刚才的练习,想必同学们已经学到了一点这种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计算的方法了。那么,我们再来看小军和小晴,小晴买了两盒水彩笔,付了50元,售货员阿姨应该给小红找多少钱呢?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出示问题(2),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随机选择学生列算式,将其写在黑板上。
生:50-18x2。
师:同学们,他写的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道算式,你们能不能说一说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有什么不一样?
生:加法变成减法了,它跑到乘法前边去了。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很好,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举一反三了。现在开始计算这道算式。(随机选择学生进行板演)
生: 50-18x2
=50-36
=14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和你做的一样吗?
生:对。一样。
师:好,我们来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5x3+20=35、50-18x2=14。
生:有乘法的时候,先算乘法,最后再算加法和减法。
师:很好,你们说的很对。但是,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的时候,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最后再算加法和减法。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我们以后再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看一看书上关于由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3.反馈完善。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些练习,让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了,好不好?
生:好!
要求学生打开课本,独立完成P35页(1)、(2)题。同时,进行巡视,检查学生的列式情况,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帮助。
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列的算式,基本上都正确。如果同学们的字写得好看一点就更完美了。好了,今天的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三、教学思考
不少教师都有课堂时间不够用的困惑,因此,恨不得在课堂上就让学生掌握所有知识,这就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反而有所下降。笔者认为,教师只要将问题与课堂进行充分融合,并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基础练习,同时,给予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以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并在课后留有一定的悬念,使学生保持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能够逐渐养成数学学习的好习惯,从而主动学习数学。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围绕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多提问学生为什么,以发散学生的问题思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5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