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帮助学生克服分离焦虑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分离焦虑,是每个一年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每天早上跟家长说再见,是他们最难受的时候,于是,哭就成了他们表达焦虑情绪的最直接的方式。而家长惯常的做法是劝导小孩尽快平息。有的家长甚至“威逼利诱”,试图尽速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虽然有时看似立竿见影,但小孩不过是被“吓住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帮助学生 克服 分离焦虑
  要帮助孩子尽快摆脱分离焦虑,适应小学的生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先让家长不要紧张,要放松
  有一次,数学老师李老师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求助我:“快去看看,怎么办?有个孩子死活不肯进教室。” “怎么回事?去看看!”边说着,我三步并作两步往楼下跑。“我班里一男孩,哭着抱着家长腿,就是不上学……”李老师一脸的紧张和无奈。
  “妈妈我要回家,爸爸我不要上学……”只见一男孩躺在地上,拼命哭喊着,双手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腿。我几步来到跟前,看到这个孩子双眼紧闭,又哭又闹,妈妈被拽着,爸爸在旁边干着急。“这是典型的分离恐惧症”,我脑海中闪过这个想法,“还必须得与家长分开,要不然这学恐怕是上不成了。”不容我多想,孩子还在那儿哭着。我赶紧蹲下身子,一边安抚孩子,一边示意让其父母赶紧离开;可这时我才发现,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他的父母根本不想走,我只好让李老师先把家长领到我的办公室。家长这才一步一回头地往楼上走,“快走,不要回头!”那对年轻的父母还是慢腾腾地回头张望。我叫回李老师,把孩子交给她,吩咐:“用手垫着他的头,让他哭吧!”然后迅速来到他父母跟前,说:“快随我来,不要让孩子看见你们,不然你孩子的学也上不成了。”他们一听我这样讲,有些急了,赶紧跟我来到办公室。我问了一下孩子的情况,与我想的竟一致:从小过度依赖父母,床也未分,孩子的事基本被父母包办。家长代替了孩子成长,造成孩子极度的依赖和缺乏自信。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你们得学习啊!”未等多说,便听到孩子尖叫撒潑的声音,年轻夫妇又站起来想往外走,“别动!老老实实在我办公室呆着,我不让你们出去,千万别去,听见没有!”他们不安地点着头。
  二、必要时让孩子哭出来,让孩子信任老师
  当小孩入校初期哭闹的时候,与其抑制他,不如允许他哭出来。哭出来,他的情绪流动起来,就好受多了,他也才有了关注其他事物的兴趣。一旦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自然就可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了。
  还是上文那个例子。我抽身回到楼下,只见孩子满地打滚。我赶紧用手抱住他的头,只觉得孩子四肢乱踢乱抓,用力往地上摔头……我平静地说:“孩子,你想哭就哭吧! 可小朋友都等着你和他们做游戏呢!”他根本不听,我用力护住他的头,耐心等他哭够了,劲也使得差不多了,就又安稳他说:“睁开眼睛,咱站起来,看看小朋友都干什么呢?”他把眼睁开,真的站起来了,不哭也不闹了,反而问我:“我妈妈呢?我妈妈在哪?”我看着他着急害怕的样子,没有回答他,一面抚摸着他的头,一面分散他的注意力。“我妈妈呢?”孩子又问,我回答:“你妈妈和别的小朋友的妈妈一样,先回去了。”孩子一听箭一般地冲到大门口。其实我早已安排稳妥,校门紧锁,保卫人员到位,孩子还没到大门前就被保安拦住。他看到真的出不去了,又返身来到我跟前,竟主动问我:“我妈妈什么时候来呀?”我一看时机到了,上前去牵住他的小手,对他说:“你妈妈上午放学时就来接你。”“真的吗?”“千真万确,我保证。来,孩子,你班的小朋友都等着你呢。”我一边帮他擦干泪水,一边领着他来到教室,李老师李老师也过来把他安排到位,发给他课本……就这样我成功地处理了一起棘手的难题。
  三、明确告知孩子真实情况
  在入学前两天,最好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告诉他哪天要送他去小学,到了小学,他会自己待在那里,而爸爸妈妈要去上班。他将在小学上课,一直等到爸爸妈妈下班才会去接他。
  开学第二天,我正在校门口值班,眼见一辆白色轿车停在校门口,多时不见有人下来,我正想过去让司机把车开走,只见一名年轻男子从驾驶室下来,拉开后车门,一把将一女孩拽下车来。女孩哇哇直哭,不肯进校,年轻爸爸又拉又拽,好不容易来到校门口,只见爸爸抬起腿,一脚踹在孩子的后腰上,孩子一下子跌倒在地,拼命哭喊:“我要妈妈,我找妈妈……”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赶忙过去抱住孩子,安慰她道:“我带你去找妈妈。”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领着孩子走到校门外,边走边与她聊天,她渐渐地平静下来。我引导她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告诉她,“爸爸妈妈不是不要你了,是想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学校里有很多的小朋友,他们会和你作伴,有什么事还可以找老师,他们会和妈妈一样关心你,放学后妈妈就会来接你。”经过一番疏导,她才跟着我走进校园。
  然后,我把她爸爸叫住,与他细细聊起刚上学孩子存在的问题:缺乏安全感、害怕、孤独 …… 而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应慢慢疏导,接受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而不应带着情绪去训斥、打骂孩子,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家长不过是借打骂来消气,孩子会越害怕,越不愿离开。接着又与他谈了具体的做法,家长才感激地离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