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评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活动空间的塑造,文化活动空间的功能变得更加复合,空间体验更多样化。文化活动空间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区域,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与城市的发展、城市结构的更新息息相关。
关键词:文化活动空间;城市文化;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9)06—0144—02
1 中国文化活动空间内容体系
文化活动空间的定义较为广^泛,例如广场、城市文化中心等等承载文化活动功能的公共空间都被称为文化活动空间。在此研究的文化活动空间是可以满足人们文化社会活动的需求,且不包括文化建筑内部的空间。
中国文化活动空间的设计现状为,文化建设的热潮使许多文化活动空间在我国各大城市被迅速建立起来,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环境质量不高,规模过大、尺度失调、功能单一、配套服务设施不足,空间缺乏对市民活动需求的考虑。文化活动空间的建造中,我们需要具有针对性,不能照搬照抄。要注重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增加群众的参与度,负担起作为市民公共活动、休闲娱乐空间的社会职责。
2 中国文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
对于文化空间的景观设计,矛盾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城市特色如何彰显,场所特征如何表达,尺度差异如何协调。文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历史文化内涵、西化的倾向,以及历史文脉选择不当。地理环境具有区域性,文化也必然带有区域性的特征。文化展示既可以体现城市特色性,又是场所精神中文化性的要求。
景观设计的难点,来自于文化中心场地普遍存在的矛盾性。城市文化中心场地矛盾主要在于城市文化中心作为城市重要的节点,既要实现城市视角下树立城市纪念性、象征性和观赏性宏大叙事,又要表达个体视角下为市民提供富有特色的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关照。
3 国外文化活动空间内容体系
城市文化活动空间的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城市文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城市的特质和城市居民的素质、追求。西方国家通过文化策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强调了文化在城市复兴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活动空间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市民在公共空间中需要拥有参与感和融人感,才是提高空间品质的根本所在。文化活动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表达。文化活动空间需要具备公共性以及开放性。
4 国外文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
在国外文化空间塑造要素中,人、活动、场所是重要的三个要素。
人是城市文化空间的使用主体,人是环境引导的主体,也是城市文化景观的组成要素之一。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需要以注重人的感受为基础。
文化活动是城市文化空间在时间维度上的结构性节点。将城市意向与人们的感受、记忆相结合看待。可以突出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在设计中,可以增加一定的民风民俗、节庆活动与设计相关联,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是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城市文化空间可以营造出特有的场景来增加空间的辨识度,唤起人们的共鸣,获得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5 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
5.1 武汉生态文化长廊设计
随着武汉市近几年飞速发展,城市也处于不断扩大发展的状态中,以东湖绿道为代表的城市共享空间日益受到市民的喜爱。武汉生态文化长廊的前身是粤汉铁路,现状问题较多。贯彻“创新、多元、绿色、活力、共享”的新城市发展理念,打造流动生长的绿色廊道。塑造城绿共融的生活体验、创造传承创新的交流空间。
5.2 纽约高线公园设计
高线公园是一个由废弃轨道改造而成的线型空中花园,高线公园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高线铁路在被遗弃后,成为废墟,甚至是成为犯罪的摇篮。
高线公园是可持续发展、创新型设计的典范。高线公园沿途的植物景观不断的变换,且受到原有的铁路旁野生植物的启发延续了高线公园的文脉,彰显场地内的生机勃勃。高线公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与城市之间紧密相连,在设计方面具有独创性。巧妙地将其改造成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具有强烈的历史意义和高度可识别性。高线公园作为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带动了周围区域的发展。从高线公园成功设计中可见,具有某些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历史景观,应该传承下来并延伸。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对中国文化活动空间的研究广度包括城市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共空间、城市文化脉络、文化设施等。研究深度包括城市文化空间的空间尺度;文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所存在矛盾点、重点以及难点;文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城市文化的层次性以及人需求的层次性。
在国内,对文化活动空间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研究广“度较为广泛,但研究深度有待加强。现有阶段出现的问题,例如只注重经济效益、城市历史文脉结构遭到破坏等问题也应有所规避。如何在设计中提高文化活动空间的人性化效益、协调文化空间与其他空间之间的关系、体现城市的形象、营造出滿足市民的需求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对国外文化活动空间的研究广度包括城市文脉、公共空间的营造。研究深度包括公共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和公共性。构成文化空间形成的要素、城市空间结构。在国外,对外部空间的理论研究较多,多偏向于广场设计或街道类型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对文化活动空间的概念较为模糊。但发展历史较长,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国内相比较,国外一直在追求“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注重人性化设计,且希望在设计中能够回应地方特色、展现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邹百平.文化中心区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金云峰,姚吉昕,顾丹叶.景观设计策略基于原型理论的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观设计[J].风景园林,2015(10):100—105.
[3]张龄.景观型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建设改善策略研究一一以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城市副中心为例[J].规划师,2008,S1(24):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5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