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博物馆:在历史与艺术中前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博物馆,是感知一座城市文化魅力最直接、最充分的地方,因此在烟台文化建设方面,烟台市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烟台市博物馆坚持“历史与艺术并重,教育与休闲同步”,始终承担着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烟台当地特色文化、推动烟台同其它城市以及全世界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作用。烟台市博物馆通过实行免费开放,举办丰富的文博展览,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博物馆功能多元化的需求。
精品展览异彩纷呈
2018年是烟台市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为纪念建馆六十周年,全年举办展览和实施改陈项目共计32个,为市民和观众提供了精品盛宴。在有效地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同时积极引导市民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了文化客厅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策划并打造烟台市博物馆特色文博系列展览的过程中,烟台市博物馆突出精品意识,为观众撷取系列馆藏精品,先后举办《冷暖人间——中国古代文人的悲欢与离合》、《当我们青春年少》、《旅美华人孙圣嘉女士书画精品展》等8个原创精品展览,赢得了国内外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这一系列不同主题的馆藏特色展览,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展品,讲述了一段段不同的历史文化故事。《当我们青春年少——芝罘学校在烟台史料展》以生动的图片和翔实的实物资料,从学校教育、校园生活、校友追忆等几个方面,为观众勾勒出芝罘学校学生在烟台度过的少年岁月。此外,市博物馆还将充分利用馆藏芝罘学校的文物资料,积极开展与其他芝罘学校文物资料收藏机构的交流合作,不定期举办展览、召开学术研讨会,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烟台市博物馆不仅通过举办展示馆藏特色展品为市民提供文化熏陶,也注重加强馆际交流,实现文博资源互惠共享。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通过挖掘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对社会公众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现代文化进行整合,培育时代精神,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与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互动,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在助力优秀文化传播、加强文化交流的工作上,烟台市博物馆加强不同城市间博物馆的合作交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博物馆积极引进外展,2018年先后举办了《师徒三人行》、《中国科举文化展》、《鲁迅的艺术世界》等6个展览。在《师徒三人行——齐白石、李苦禅、许麟庐精品集萃》开幕式上,许麟庐先生之子许化迟先生为烟台市博物馆捐赠了许麟庐10幅及其与弟子合作的1幅绘画精品,并接受了捐赠荣誉证书。早在2015年10月,烟台市博物馆就已建成“许麟庐艺术馆”,珍藏了200余件许麟庐先生的艺术珍品,使其艺术得以传承和弘扬。在烟台举办的“师徒三人行”展览,就全国来说是首次。之所以选择烟台作为首次展览之地,许化迟先生介绍说:“是因为家父许麟庐是蓬莱人,在烟臺市博物馆内专门设立‘许麟庐艺术馆’,家父和家人对烟台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结合烟台的特色文化资源,烟台市博物馆通过在烟台当地举办的不同主题和内容的展览,对烟台的观众产生影响,丰富了烟台市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烟台市民的文化素养,传承文化精神。同时也积极践行“走出去”理念,通过流动展览,将烟台的特色文化介绍到其它城市,促进了烟台文化在外地的传播以及文化的地域交流。由烟台市博物馆举办的《寻觅,那一抹蓝——烟台市博物馆藏金属胎珐琅器展》展览,2018年分别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地进行巡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展览共展出来自烟台市博物馆藏的86件珐琅器,主要为金属胎掐丝珐琅和画珐琅,尤以掐丝珐琅居多,时代横跨明、清至近代,较为清晰地反映出珐琅工艺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的脉络。这批珐琅器造型变化多姿、纹饰精密繁复,展现了明清至近代中国金属胎珐琅器艺术和工艺的发展。
在致力于展示精品的同时,烟台市博物馆也在努力做到“常展常新”。2018年博物馆加大了改陈力度,改造“硬件”设施,先后对海军学堂、陶窑栈道等5处区域进行改造提升,展厅多媒体设备完成全面升级改造,为基本陈列添加更多亮点。
公共文化服务公众
博物馆作为研究、展示、宣传人类文化的文化基地,具有非常强的文化属性与公共服务属性,博物馆通过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是有效地拓宽社会文化教育的途径之一。2018年,烟台市博物馆共计接待观众60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340余次,团体参观220余次,其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得到了有效地发挥。
烟台市博物馆身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宣教活动方面,烟台市博物馆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其品牌教育活动“烟台历史文化讲堂”和“青少年趣味课堂”被评为全省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2018年博物馆共举办历史文化讲堂30余期,青少年趣味课堂100余期。在烟台十中等多所学校举办了“拓片的魅力”等讲座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寒暑假期,举办的“SOS”村特别活动以及烟博小剧场等深受青少年喜爱。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烟台市博物馆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独特优势,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积极探索让文物资源“活起来”的途径。烟台市博物馆不仅通过展览全面展示烟台的过去和现在,更通过数百场讲解、数十次教育活动、及时的新闻宣传等手段,深入挖掘蕴含在文物之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将博物馆从文物的保管者变成文物的传达者,让文物能够“开口说话”,把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讲出来,让文物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基因活起来,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化作用。
烟博打造文旅品牌
烟台市博物馆宣教部自新馆开放以来,通过十年来的不懈努力,积累了一批属于自己的“核心受众”。这批观众是烟台市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忠实拥趸,节假日的活动中常见他们拖家带口的身影。这就是品牌活动的力量,它代表了品质保障,让观众们听到它的名字就相信它能够带给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新的知识与乐趣。 在文旅融合中,烟台市博物馆将进一步研究、打造烟博文旅品牌。
一是“青少年趣味课堂”,这是烟博最重要和最广为人知的教育品牌活动,周末和节假日都定时举办不同主题的活动,包括模拟考古、印花造纸、京剧脸谱、年画、衍纸等,将民俗传统与历史小知识通过有趣的活动传达给观众,是“寓教于乐”的典范案例。
二是“烟台历史文化讲堂”,在新的一年,我们在研究了观众需求之后,策划了“四雅事”系列讲堂,分为焚香、品茗、插花、书画四大系列,系统地向观众传播有深度的传统文化精髓。
三是“特别教育活动”,这部分活动是与特展、重大节日相结合,配合展览内容,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传播文物文化知识。例如一年一度的妈祖文化节;春节期间的写春联、描“福”字、做红包;正月十五的猜灯谜等活动。
构建“博物馆+”新模式
“博物馆+”新模式,是烟台市博物馆在提高跨界能力、与社会各领域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方面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模式。近年来,烟台市博物馆在“博物馆+”的模式探索中,取得了众多有效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烟博一向关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定期举办烟台剪纸、面塑、扎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活动,邀请传承人们来馆进行小讲座+动手活动,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及技巧。
其次,启动“国宝进校园”活动,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互动,建立馆校合作模式,现已覆盖20余所学校。在馆校合作模式下,烟台市博物馆于去年成功举办了“我家宝藏——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询问家长和背诵藏品说明的方式,了解更多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历史以及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事儿。通过本次展览与活动,使参与的中小学生在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取得历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及背后家庭对于党的热爱和衷心拥护,激发其对本地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第三,打破“次元壁”,将文物与戏剧相结合,推出创新性项目——“烟博小剧场”。该项目的创意源自中央电视台非常火爆的栏目《国家宝藏》,性质为文博探索类舞台剧;选材方面立足于烟台本地的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文物“活”起来,此举在山东省内尚属首次。2018年,“烟博小剧场”推出了首演剧目——《烟博瑰宝之护宝记》,该剧讲述的是烟台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清乾隆御题白玉瓶”从位于紫禁城的辉煌尊贵,到八国联军入侵后被掠走的颠沛流离,最终机缘巧合遇到它的守护人——牟平县人杨鉴堂老先生,在杨家祖孙三代人的倾力保护下,最终得以走进博物馆、以“国宝”的身份被珍重收藏的曲折历史。今年“烟博小剧场”将走进學校、社区、剧场,将博物馆及文物知识传播到烟台各地;并计划以儿童剧的形式,排演更多文物、文化剧目。
藏品保护利用水平提升
2018年烟台市博物馆在藏品的保护利用方面,进一步加强了规范管理升级,部分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文物库房改造项目的验收,顺利实现了库房的健康运行;完成《易宝藏品管理系统》的调试,提高了文物藏品数据管理和利用效率。同时,烟台市博物馆认真做好文物出入库和征集工作。全年配合市博物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览等办理出入库文物824件/套;新旧保管人员点交文物9230件套;完成孙圣嘉680件/套捐赠入库工作;征集文物329件/套,丰富了馆藏。
烟台市博物馆在提高藏品的保护利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藏品学术交流,通过交流学习促进藏品管理。积极承办了山东省社联和省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省社会科学术月一藏品数据管理与应用”研讨会,推动了全省数字化博物馆建设。
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首先,做好抢救性考古发掘,配合市重点项目,对海头等三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5000平方米,发现一批重要的遗存,部分发现填补了胶东考古的空白。同时,烟台市博物馆还参与了水下考古工作,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邀请,参加威海刘公岛海域水下考古工作,发现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
其次,加快考古资料整理,积极推动中外学术交流。2018年烟台市博物馆发表了《龙口楼子庄发掘报告》等大型科学报告2篇,基本完成《龙口西三甲》等三个考古资料的整理编写工作。烟台市博物馆在参与考古工作方面的发掘和整理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考古学术交流合作。2018年与山东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合作的“东北亚农耕传播过程植物考古学分析实证的研究”课题已结项,成果将以中日双语发表。
妈祖文化节促文化交流
烟台与妈祖文化有历史渊源,明清时期妈祖文化就已由妈祖的故乡福建湄洲岛传播到胶东沿海等地,大量胶东沿海渔民信奉妈祖。烟台市博物馆坚持弘扬妈祖文化,2018年联合烟台莆田商会、烟台市台商协会等举办“2018妈祖文化节”系列活动,包括妈祖绕境祈福、纪念妈祖诞辰1058周年春祠祭典仪式等,吸引近两万名群众的参与,圆满完成了纪念妈祖诞辰活动。
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烟台市博物馆积极增进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随着妈祖文化活动持续扩大,台湾越来越多地妈祖宫庙来市博物馆馆加强合作互联,今年接待基隆市信义社区参访团、北港朝天宫等近百名台湾人士,海峡两岸民问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
2018年,烟台市博物馆还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妈祖文化活动荣获“全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英雄胶东陈列》荣获第四届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优秀奖;合作的土山屯墓群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省优秀考古工地奖和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入围项目;合作的庙岛群岛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荣获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奖。
(本文图片由烟台市博物馆提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5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