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夯读写厚基,促优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重阅读,重积累”是新课标的重要精神,在学生表达能力不容乐观的状况下,夯实学生的读写积累显得尤其重要,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力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优效教学。
  关键词 读写积累 方法 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可是学生的语言表达现状不容乐观,怕写作文,“没有东西可写,难写,写不出来”,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喜怒哀乐,会意达但难言传,写作材料及写作方法匮乏是导致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大量有效的阅读是学生接受熏陶、开拓视野、积累材料、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2夯实读写厚基的有效途径
  2.1课内读写积累方法的指导
  如果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信手拈来灵活运用于写作当中,不失为一种简便而迅捷的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分类整合的方法重点积累以下三类资源:
  2.1.1作家及相关事迹的积累
  相对于阅读教学中把作家有关知识的介绍当成“鸡肋”来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对作家内涵的挖掘恰恰是提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优效途径之一。
  学生对作家的“野史”非常感兴趣,试想如果对宗璞一家的的遭遇一无所知,漠然相对,就不能用心体会《紫藤萝瀑布》中那种悲痛、睹物释怀,进而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的感情,又如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鲁迅、巴金、曹雪芹、朱自清等大量作者,他们或“发奋忘食,乐而忘忧”;或“忧国忧民,关注民生”;或“正道直行,胸怀大志”;或“愤世嫉俗,退隐山林”;或“历尽坎坷,饱尝辛酸”……他们身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们的文章和道德都堪称楷模,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人类的精神丰碑,通过积累可以加深对他们精神价值的理解。
  2.1.2文本中的人物和事迹积累
  课本中有大量的人物和事例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在教学实践中我本着“加强整合、减化头绪、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积累过程中侧重分条梳理好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所反映出的人物精神品质。文本中的人物及事迹古有《出师表》、《智取生辰纲》,今有《芦花荡》《老王》,外有《变色龙》、《最后一课》等,甚至来自自诗歌的,……面对大量的课本素材,文本中的人物和事迹经过的发掘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在旧材新用方面,大作家吴晗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的《谈骨气》一文为了概括“骨气”的含义很好地化用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化用了“不食嗟来之食”例子作为自己文章的论据。
  2.1.3积累教材文本中的经典古诗文名句
  优秀的古诗文能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因而入选新课标初中教材的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传诵名篇。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归类,可按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归类,使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加深对古诗词内容中心的感悟。如写景诗词:按季节,有春、夏、秋、冬;按景物,有风霜雨雪、日月星辰、树木花草;按情感,有爱国情、亲情、乡情、友情、爱情等;按格律,按题材等等,通过这些方式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对祖国古代文学的热爱。
  (1)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训练听说读写评能力。鉴于初中学生表现欲强,比较活跃的特点,我制定了课前讲“成语故事”或“哲理故事”活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大概2-3分钟),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成语和意思或哲理写在黑板上,(注意是选择有故事情节的),其他同学把它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按学号进行,人人都必须参与,而且所讲内容不能重复,演讲者必须要围绕故事进行复述,复述完毕由师生点评,进行评分,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制定《阅读计划》,提高品评鉴赏能力。阅读计划对学生有鞭策和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每个学生可准备一本摘抄本,根据自己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摘抄在笔记本上,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要求学生对摘抄的内容先分类,再摘抄原文300字,之后用“我觉得 (美词、修辞、内容、结构)好,好在 ”的格式对摘抄的内容做一个50字左右的简单评价,从中培养学生有选择性的摘抄 。
  3结束语
  古人云:“积学以储宝”。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的过程,积累就是使零零散散的“琼玉”慢慢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写作就是让“聚宝盆”发光的过程,要让“聚宝盆”发出更大的光芒,促进优效的语文教学,只有夯实学生读写的厚基。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作有心人,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教给学生优效的读写积累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并将之拓展成为练笔活动,优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学生由“学写”到“乐写”时,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