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背景下的中职财会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要保证一家单位的正常运转,就离不开财务的管理,离不开财会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为了向社会输送合格的财会专业人员,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当中设置了财会专业,对学生进行财务、会计工作的教育教学。在就业背景下对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进行简要探究。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080-0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为国家输送大批量专业型、技术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无穷动力。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同时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越来越高,全社会因为所设置的岗位有限,在每年都有大批量的高等职业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来说形成一种严峻的考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出发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实效,提高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效果,推动中职教育的良好发展。
一、當前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中职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不科学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设置是向着大、全、博的方向发展,原本设计的意图是想让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都能够广泛接触财会工作的各个方面,了解实际工作的各个流程,能够在就业过程中适应不同岗位的具体实际工作,让学生的发展潜力更加深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本身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的效果也是高低不等,所以在学习中非常容易产生对过于庞杂的内容不能全面掌握的现象,造成顾头不顾尾、学习新知识忘记旧知识的结果。例如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大多会开设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内容往往只有在极少数的中高端岗位中才会应用到,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此类工作的可能性极低,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不科学,造成当前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二)实践教学和就业要求相去甚远
财会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技能水平要求极高的专业,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才能保证学生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是在实际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中,却呈现出和就业要求之间的距离过远的不良现象。首先,校内的实践活动大多是组织学生对某些账目进行清算,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灵活度大大降低,和实际工作当中的财会工作截然不同。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较窄,在讲授到某一部分内容时,总是设置同样的实践内容,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实践任务,但是这样对其单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提升,限制了学生的成长。最后,会计的实践是需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切身体验的,需要让学生熟悉每一个流程,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实践中,教师一般都会组织学生对商品的销售以及物资的采购等环节的账目进行结算,对工资的核算以及整体账目的监控等都很少涉及,这对学生就业时从容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发展有所限制。
(三)实训教学实效性不高
财会专业的实训教学是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最后一道保障,也就是组织学生走进校企合作的企业当中,深入工作岗位第一线去切身体验财会工作的过程。一方面,任何一家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都具有极强的保密性,一般都不会轻易向他人展现。另一方面,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没有经历过实际工作的洗礼,即便真正进入单位的财会工作中也会缩手缩脚、不得其法,甚至还会造成单位账目出现错误或者混乱的结果,因此很多企业都会把实训的学生当做是一种负担,随意安排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了事,导致实训教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就业背景下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认清财会专业教学的定位
要确保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做到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尽快找到工作,达到“毕业即上岗”的效果,学校需要找准专业教学的出发点,认清教学的定位,明确教学的开展是为了保证学生就业这一准绳,并以此为基点开展专业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毕业之后能够走进各大型企业的概率较低,更多的还是进入小微企业当中进行工作,因此,学校需要把教学重心向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及工作需求这一方向进行转移,重视基础性的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进行记账、查账、用账的能力,便于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及时上手,马上进入实际工作之中。在做好以上基础会计能力的前提下,再对学生进行更高难度的会计专业技能的重点培养与强化,实现基础与提高同步进行、就业与发展并重的培养效果,推进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做好教材与教法的创新
对学生进行教学需要一定的教材支持,因此教材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符合学生就业的需求,就成为教学实效提高的重要保障。此外,教学活动是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过程进行实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切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的结果是否能够保证学生毕业之后及时就业上岗,也成为需要密切关注的节点之一。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必须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增强其对学生就业之后的针对性,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探究,保证教学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持续性提高。就拿会计学的教学来说,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都采用大面积讲授理论的形式开展的,学生获得的知识也大多是理论,真正能够加以应用的方法、技能、诀窍较少。因此学生在真正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就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不能胜任实际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的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给予必要指导,用学生广泛开展探究的模式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更多的技能,教师只要在学生遇到疑难不能解决时进行介入,对学生进行提点,推动学生顺列解决实际问题即可。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强化。因此,在参加工作之后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定能够让用人单位眼前一亮,保证学生就业的稳定性。 (三)精心设计实践实训课程
实践实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与吸收、把所学的技能进行巩固与熟练应用的重要保障。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宗旨,从此基本点出发,在财会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践实训教学,不断加大实践实训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给学生更多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适应会计岗位的实际需求。首先需要对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的比例进行合理地设置。必须不断加大实践实训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时间比,才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提高技能水平,达到就业目标的标准。据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增加实践实训教学的课时数,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的比重大约保持在4∶1即可。其次,需要精心设计实践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在实践课当中,需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对实际账目进行核算的机会,并分别负责原料进行采集、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注入、商品銷售的利润核算、工资的统筹分配、对整个生产过程中资金流向的监督控制等各个环节,当负责环节的工作能够熟练开展之后,再进行轮换,最后达到对整个会计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能够游刃有余的程度。对实训内容,教师可以首先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不同的企业、单位对财务人员实际能力的具体要求,并从合作办学的企业当中借阅一部分保密程度较低的财务账目,以此为蓝本设计财务工作的具体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实训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过程就是从事在企业的实际岗位上需要从事的工作,所以实践就等于实训,实践之后真正走进企业,真正踏上财会岗位之后就能顺利进入角色,开展工作了。
(四)组织多种岗位练兵活动
有促进才有动力。对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毕竟以后需要从事的是财务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的细心、耐心来进行的工作,是一项对实际工作能力要求极高的工作,所以在学校教学中能够提高一分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学生未来就业过程中就多了一分保障。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获得更大的能力提升,学校可以组织技能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活动内容可以针对具体财务工作的某一项技能或者某一环节进行,例如对相关账目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的技能,或者以会计师从业资格证的考核标准为标准的考核活动等。这样在技能竞赛活动的促使下,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不断提升,同时还能尽快达到从业资格证的标准,对学生的考证、就业都形成了有效的助推力量。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学必须以保障学生的就业为基点,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适应岗位需求的财会人才为目标,以打造科学的课程体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训活动等为途径,切实开展财会专业教学,打造符合中职学校发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和育人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提高学校财会专业人才走进社会后的就业率,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学校的教学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宁金吾.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57-58.
[2]许立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教学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1):321.
[3]吴祖强.基于就业平台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8):184.
[4]李霞.论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就业为导向[J].现代职业教育,2016(26).
[5]费雯娟.适应社会需求背景下改进中职会计教学对策浅析[J].新课程(下),2013(5).
[6]陶从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财会教学思路研究[J].中国培训,2016(14):182.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