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要点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写作是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存在感一直不容忽视。随着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提出,个性化写作教学随之被提上研究的日程。本文主要从“写作方向”“写作指导”“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入手,旨在探析个性化写作课堂的构建要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写作教学
虽说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不败之地,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也以统一化的写作技巧要求学生,导致学生的写作内容趋向一致,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是按照教师的“指示”完成写作。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滿足课程标准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于是,个性化写作应运而生。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桎梏,更好地构建个性化写作课堂呢?笔者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旨在为一线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些许建议。
一、明确个性化写作方向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一般给出明确的写作题目或写作方向,学生在看到写作要求的瞬间便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写,完全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给出较为狭窄的题目或写作要求时,要为学生指出多个写作方向,不以统一的方向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给出的大方向上立意、习作,为学生思维的发散提供场地。
例如,在进行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最后可以进行同桌互评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在交际活动中,学生踊跃发言,对于自己和同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可要求学生以此为题进行写作,明确指出写作要求时真实的反映生活中的事件。同时,在学生开始构思时,教师可听取几名学生的构思方向,在了解后可知,学生的立意大都在课本本身,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视线转移到同学身上,如以印象最深刻的同学为题,或者以同学做得最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入手,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经过教师的指导后,学生的写作方向不再局限于自我介绍,思路也不再囿于简单的爱好和性格。长此以往,即使没有教师的刻意引导,学生也能从材料或写作要求中进行分析,提炼出几个写作方向,从而完成写作。
二、给出个性化写作指导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阅读积累和写作能力的不同,学生的作文立意方向和写作手法不以,在写作途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自然也不同,教师要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同时教师的讲解是建立在学生的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上,学生在感受到作文得到教师的重视后会更加有写作的欲望。
例如,学生对于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有天生的好感,在学完《西门豹》《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于神话故事的理解进行写作,写作要求为自行编写神话故事或改写自己看过的神话故事。对于自行创作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关注人物的性格以及该人物可能做出的一系列事情,完成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或起承转折。对于改写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以自己的理解重新定义人物形象,从而使改写后的故事更加符合人物特征。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中间巡视,针对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讲解。
三、完善个性化评价方式
小学作文的评价形式一般是:学生上交—教师评改并下发—学生总结,中途耗时较长,甚至有时课时较为紧张,教师到第二天才能进行作文的批改,导致学生写完作文的思路已经忘记,而教师的评语也只是寥寥几语,达不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对此,教师要加强写作的评价建设,倡导学生自主评价和小组内部的评价,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了解写作手法的应用技巧等。
例如,在神话故事的写作或改写作文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评价,在讨论中完成作文的评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同学作文中的人物形象,知道从何处入手进行作文的评改,同时教师要注意告知学生作文评改的原则。学生的小组讨论有助于不同学生的思维交叉并进行碰撞,学生可以发现其他同学的奇思妙想,发现自己行文过程中是否存在局限性,将同学的语言或思路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另外,评改活动进行是在学生写完作文不久,学生对于文中的思路记忆犹新,面对同学的修改意见也知道如何下手。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仿佛是一次体验当老师的过程,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责任心。
总之,传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已经维持了很多年,要纠正其不符合时代特点的内容还需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构建一个自由表达、和谐平等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俞国方.试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现个性化作文的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8(29):37-39.
[2] 任萌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现个性化作文的对策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