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教学时必须让孩子们直接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提高语言感悟的能力。语言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石,是提升文学素养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自主;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积累;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292-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对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现实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要求掌握不够熟练,理解肤浅,缺乏目标性。上课时,教师显得没事做,最终阅读只能流于形式而收获甚微。因此,教师要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与要求,在把阅读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应有效地组织教学并加以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基础步骤,学会查阅工具书,学会给课文圈点批注,养成边读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一、情感体验
学会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的方法。朗读训练是语言的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因此,教学时必须让孩子们直接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低年级孩子正处在阅读的起步阶段,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绘声绘色的语言,借助色彩鲜艳的贴图,动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产生好奇心,唤醒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美读中充分感受到课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情感的培养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颇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精心设计,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在《观潮》一文中的教学设计:我先让学生观看录像,通过图片场景给学生视觉上的体验,把学生带入到雄伟壮观的观潮自然景观之中,学生顿时产生了丰富的情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二、读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結合部编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个性实际,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提高语言感悟的能力。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以思促读,以读促悟,以悟导读。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更深入地感悟作品中语言文字运用的魅力。比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一个“流”字,将草原具有的鲜活的生命力刻画得淋漓尽致,再看看文中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在人们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孩子们通过朗读,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极为辽阔的美丽的草原画卷,并被大草原的独特景观所吸引,陶醉其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通过不断质疑让学生怀着浓烈的兴趣读,从而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闭着眼睛听读,读出课文所描绘的意境,读出那种陶醉的感受。学生顿时体会到文中优美的意境。这正是作者那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真实写照。学生真正感悟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工于细描。学生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更好地感悟课文,使学生投入到优美的意境之中,体会文章中语言运用的魅力。感悟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渲染草原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更好地感悟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过程。读的过程既是对文章感受、理解和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加强学生的读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运用自由读、默读、分角色朗读、分段朗读、小组合作朗读、边读边记等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达到最终的阅读效果。
三、积累语言素材
语言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它能提升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很多伟大的文学家都有着大量诵读的经历,他们博学多闻,出口成章,都与大量诵读密不可分。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不可能有阅读能力的新的“质”的飞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背好词佳句、名篇警句等,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优秀诗篇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能诵,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促进语言的内化。只有学生在拓展阅读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才能不断地加深学生的语文功底。拓展阅读,不仅是教师引导和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掌握字词等语言文字的方法与技巧,又要注重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语言词汇的积累,学会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阅读技能,以提高阅读及写作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揣摩重点词语,探究蕴含其哲理
对重点词语进行揣摩,要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教给一种方法,体现一个过程,让学生掌握运用这种方法,在阅读实践中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桃花心木》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中“不确定”一词是重点词,“不确定”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怎样理解?学生可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可通过查字典选义项去理解,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理解这个词的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理解重点词,也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他们感悟到了文章阐述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也树立了自信,自强的思想意识,学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小学阶段是知识积累,能力提高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快速的阅读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让他们受用终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