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历史是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通过历史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历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与人文素养有关的材料,使历史教学有着饱满的历史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基于以上,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进行探究,为教师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239-01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历史课程具有人文性。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反思传统视野中的历史教学,它是以传承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关注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或分析技能的获得,而由此也恰恰忽视了历史文学科的人文性。确切地说,目前的初中历史文教学理念还普遍停留于基础性的层面,而过少地去考虑或研究它“人文意义”的一面。历史是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课程,历史教育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提升包括陶冶学生人格和发展学生个性两方面。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包含历史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性有了明确的阐述: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将研究的视野由原来“历史素养的培养提高”深入到“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深度,以更高层次的追求和宽广视野来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与落实,从而在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重视历史感悟的培养
歷史感悟的培养——“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故书不厌百回读,书读深思子自知”,多读是我国学习文史课程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更好的领悟。
1.在读中品。
如古代史中要很好的感悟春秋时期的人文情怀,必然会读到孔子、老子二为圣人的作品,从读他们的故事到读他们的作品,这无疑是在读中感悟历史,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
2.在读中感悟历史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
如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以身作则,提倡节俭,为汉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唐太宗治国,善于纳谏,任用贤才,对少数民族实施开明政策,实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学生在读到这些故事,了解历史背景,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之外,更多是感受到主人公身上人文光辉,从而体会到浓厚的人文内涵。
三、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除了掌握历史知识,还需要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其乐融融的心理环境。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牢记学生也是一个“人”,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
1.教师走下来。
教师从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卸下心理上的包袱,迸发出创造的潜能。
2.教师退下来。
教师从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宰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改变自己无视学生人格,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做法,容许学生自由活动,容许学生提问质疑,容许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打破教师的“权威”,把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从知识灌输者到学习引导者,从课堂主导者到平等交流者,从单向传播者到互动合作者等角色的转换,这就意味着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老师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学生的心声。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一种互动的对话,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接纳和人格的对话”,创造融合的人文环境。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
知识的传授并不一定要在教室之内,而应当适时地突破课堂的限制。尤其是人文性强的历史学科,更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室之内。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借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设计班级板报,在校报中开设历史人文素养专栏,组织观看历史人文素材的电影或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和历史博物馆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人文知识,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氛,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处感受到这种人文气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素质的培养。如以九年级教材中的活动“感受巴黎公社学唱《国际歌》”的活动教学为力例,教师可以借助这个主题,组织一场小型的歌唱比赛,如在周末组织学生进行群体话剧表演。让学生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和发展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对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无限崇敬与怀念。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感受到其中浓浓的人文气息,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增强,从而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较高人文最养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