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管理调度一体化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电网建设是最为基础的设施建设,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的安全和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电力调度系统上存有越来越大的调度风险。在调控一体化的背景下,配网调度的一体化模式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对配网调度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探讨,通过实现配网调度自动化,从而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电网的安全性。
【关键词】电网;管理;调度;一体化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对于电力能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作为国家的龙头企业,电力企业承担着向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可靠、电压稳定的电力来源的重要责任。在向用户供电的所有环节中,配网的管理和调度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配网的可靠与否直接决定着供电的质量与电压是否稳定。但是在我国目前,配网的建设和维护一直是远远落后于输变电主网的建设与维护。所以,我们要努力探索寻求配网取得调度新突破,大力提高配网的自动化和一体化水平。只有实施了一体化的自动化配网模式,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才能得到更为充分的保证和提高。
1、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概述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是由数据采集、监控管理、电网运行和电网调度等几部分组成。我国对电网系统调度按照国家级别、省级别、地市级别和村县级别相区分,并遵循统一调度和分层管理的原则。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各个部件的配置都非常灵活,如果对这些部件能够进行合理地组合与协调配置,那么就能发挥电网系统的稳定性能。通过各个接口实现对电网的传输与分配,实现电网系统的现实运用,从而实现电网调度的一体化目标。
2、电网调度自动化现状
2.1系统的平台之间有差异
现阶段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平台是基于计算机平台之上,一般为分布式体系结构,这一结构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连接,并进行统一的操作控制,从而确保电网调度环境的安全可靠,降低运行时间,提高效率,但是,由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平台类型众多,在系统日渐完善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包括IBM、DELL、SUN等,各类平台的差异性较大,而且电力系统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RISC架构的小型机作为硬件平台,同时也面临着设备停产、硬件平台更换的问题,对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带来困难。
2.2电网模型的多变性
电网行业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很多变电站和发电站来维持电网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如此,电网模型一直在变化,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要完成变电站的建模需要从设备画图开始,再在数据库中建立关联和记录来将数据库与图形联系起来,可谓工程量巨大,而且每建立一个变电站都需要对电网模型进行补充或更换,大量消耗了工作人员的精力,还不能确保其准确率,使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变得更加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多了安全隐患。
2.3集中控制功能不完善
在电网调度运行过程中,为确保电网调度系统能够可靠地在高干扰电网系统中发挥作用,实现信息关联,应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确保电网模拟及系统中整体数据库的一致性。因此,这就需要在高干扰电网系统中有效提升集中控制力度。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电网系统当中各项功能仍然相互独立发挥作用,系统与平台间的关联性不高,造成了信息孤岛,影响数据信息库及电网模拟之间的信息畅通。
3、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3.1平台和接口趋向一体化
随着大运行体系的提出,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的构建和实施,使调度自动化系统平台和接口趋向一体化。如地区广域分布式数据采集模式,统一了调度自动化平台,由上级地区调度机构部署系统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功能,下级调度机构利用系统的远程工作站实现所辖厂站自动化信息绘图建模、自动化信息分区维护和生产调度。通过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实现平台统一,模型共享,统一维护,高度集成。同时,一方面尽可能使用标准数据接口来连接不同的系统或功能模块,以此实现对电网数据的有效管理,并使这些信息资源得以快速高效地传输到电力调度系统中来。另一方面尽可能确保各系统接口的开放性或借助中间件的衔接,使各系统间的接口日益趋向一体化,以此来进一步推动电网调度实现高效自动化这一目的。
3.2调度功能一体化
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电力调度功能的一体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力调度实现功能化和智能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在电力系统中,只有将图形资源、数据库、操作界面等内容实现异地及层级共享,才能使整体功能迈向一体化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技术人员应该利用好电力调度的中间件,灵活使用节点机配备,从而降低配置成本,使配置效率得到提高,而在实际的调度操作中,操作界面所使用的软件必须和Server模式共存,实现人机合一,在不同的服务状态下,运用共同管理来完成各项功能。在电力系统中,电力中间件是基础应用模块,而利用好中间件模块,可以让调度应用模块能够顺利完成运行和通信工作。
3.3负荷管理一体化
在电力调度的一体化工作中,要实现一体化技术的优越之处:其一,要做到对供电系统的实时动态给与实时监控,并针对供电系统的运行特点有的放矢,以保障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其二,要对供电系统的负荷情况采取有效控制,促进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营,让系统控制保持精确和稳定。其三,通过对负荷管理的一体化建设,对供电系统的负荷情况及时检查,对供电量实时监控,实现供电信息的实时化、高效化、可控化、自动化管理实现,保障供电负荷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对负荷管理的一体化的实现,也是对供电网络的运行状态的管理方式,同时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优势,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化管理,降低可能发生的电力损失和用电危害,满足用电单位的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力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完善和创新相应的技术体系,虽然现阶段的电网模式的应用日趋完善,但是还是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去管理和维修。为了提高电力企业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我们引入了一体化技术,它能够较好地解决平台不统一、电网模型多变、信息关联度低的问题,实现科学的电力调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丽娜.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17,1(06):28-29.
[2]吴文心.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23):144-145.
[3]江嵩.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16):142.
[4]邓景柱.试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2):224.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6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