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做一只学校里的“懒蚂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蚁群中,“懒蚂蚁”很重要。在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看起来学习不怎么上心,但对学习兴趣和激情很高,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学习既轻松又高效,他们就是学习的“懒蚂蚁”。
  “王老师,我们组的高子涵英语作业又没做。”一大早课代表就向我报告。说起高子涵这位同学,她很有特点:家庭作业完成得马马虎虎,但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好几次语数英总分在班上鹤立鸡群。尤其考查到那些灵活的题目时,更加如鱼得水。她看书看得多而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虫”。针对她的家庭作业,我每次都是让她补做一下,从来不批评她,因为我深知她就是一只“懒蚂蚁”。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研究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作“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在蚁群中,“懒蚂蚁”很重要。在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看起来学习不怎么上心,但对学习兴趣和激情很高,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学习既轻松又高效,他们就是学习的“懒蚂蚁”;在学校中,也有一部分教师留心研究教育细节和现象,对教育规律具有前瞻性,具有“小心眼”和“远视眼”特性,作业不多,课堂高效,教学效果上乘,他们不仅教书而且育人,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就是令人敬佩的“懒蚂蚁”。
  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因此很多教师在这种高尚思想的裹挟下,出现了众多感人泪下的举动:带病上班,拄拐上班,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这些都是勤快且热爱教育的表现。可事实是,老师并不是越忙就越有成绩,有时也需要“懒”一些,留点时间思考教育规律,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艺术,也许工作会更有效。
  我认识的一位语文老师W就是一个全校闻名的“懒人”,他的班级管理都是让学生代劳,在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管理者找他谈了一次心,意思是让他勤快一些,不能什么都让学生做,自己做甩手“掌门人”。但他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地实施着他那一套。有一次,在班队活动评比中,他的班队活动夺得第一名,听课的老师纷纷竖起大拇指:“这节课太棒了,学生的表现接近完美。”当问及他经验时,他淡淡地说:“我懒一些,学生就勤快一些;我负责指导,学生负责运作;我到幕后,学生走到前台;我是配角,学生是主角。”多么精辟的总结啊!W老师就是一只“懒蚂蚁”,他深谙科学的教育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备受质疑的时候,不变初心,坚持自己的原则,是一只聪明且原则性强的“懒蚂蚁”。
  我认识的另一位语文老师Y,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第二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其他班都在教室认真地组织复习语文知识,但是他大手一挥:“同学们,下面两节语文课我们到操场上去打篮球!”同学们听后欢声雀跃,迅速排好队向操场走去,经过别班教室时,同学们都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偌大的操场上就只有这一个班在玩耍运动。我也很纳闷,有一次我问他:“Y老师,你让学生到操场去玩,要是考试考不好怎么办?”他笑着说:“不可能的,无论怎么考,我们班都不会差的,因为我和他们有约定。考不好就没有下次……”原来如此,他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与学生同学、同进步。学生对他崇拜且信任,所以课堂效率极高。在期末考试中,他班上的语文成绩在年级中一枝独秀,他也是一只“懒蚂蚁”,不过这种“懒”,学生喜欢,同行敬重。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其实也在试着做只“懒蚂蚁”,对于教案上的教学反思,我不像论文似的写长篇大论,而只是寥寥几句,抒发真情实感。除此之外,我还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并进行创新探索,探索轻负担、高效能的学习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爱上学习,和学习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另外,我从教育细节和现象入手,探寻一定的教育规律,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文字,每周都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和专业论文,发表了400余篇论文和随笔。这些举措都为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且学得有效。
  教育教學是师与生共同提升的途径之一。“忙”不能作为爱岗敬业等师德评判的唯一标准,“忙”也不一定有成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提倡教师应该做只“懒蚂蚁”——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发展着自己。师生在这种教育活动中的状态最好是愉悦而悠哉悠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