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16-156C井管理对策及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茨34断块存在的地层能量不足,卡井、检泵频繁,油稠,胶质沥青质高,地层易堵塞,产量下降的问题。采取了加强注水,使用螺杆泵和加降粘剂的措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增产3100原油余吨,累计创效410万元。
关键词:注水;螺杆泵;降粘剂;解堵
一、基本概况
茨34块地理上位于辽宁省辽中县四方台乡,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东部凹陷北部茨榆坨构造带中段,茨16-156C井位于34块中部,对应水井2口:茨15-156井和16-G156井。储层物性中等、非均质性强,原油物性差,属于普通稠油。
该井于2007年4月10日射开投产,初期日产液29.6t,日产油7.7,含水74%,动液面1207m,因砂影响,井卡频繁,同年8月下入螺杆泵,一直生产至今,累产液68078吨,累产油16512吨。
二、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天然能量开发,地层能量不足,产量下降快
茨16-156C井压裂防砂初期效果明显,但压力和产量下降较快,2007年7月日产液29.6t,日产油7.7,含水74%,生產到2008年2月日产液下降到6.3t,日产油下降到1.6t,动液面由190米下降到1027米,月产量递减率达到10.4%,动液面下降140米/月。
(二)地层易出砂,卡井频繁,检泵周期短
茨16-156C井所属的茨34块储层主要由砂砾岩组成,胶结疏松,生产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因油层出砂造成的井卡、杆断或泵漏现象。统计茨16-156C井7次作业数据,平均砂埋油层40米,平均冲砂厚度48米,最严重的一次是2008年6月砂埋油层高达98.6米。油井在2007年4月到2007年8月抽油生产期间,一共井卡11次,平均井卡周期7天,导致生产时率较低,仅有85%,并伴随发生多次皮带烧、铁壳烧、电机坏等设备损坏现象,检泵周期仅有33天。
(三)油稠,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地层易堵塞
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在地层条件下达到热力平衡,通常分散溶解于原油中,当地层压力、温度发生改变后,沥青质和其他有机物就会从原油中析出并沉积出来,堵塞地层造成伤害。茨16-156C井粘度590.48mPa·s,胶质沥青质高达30.22%,油井投产后一直依靠加药降粘维持正常生产,在此期间还出现过两次严重的地层堵塞,第一次是2008年2月,日产油由6.6t下降到0.3t,第二次是2013年8月日产油由9.8t下降到不出关井。
三、管理对策
(一)注水开发,补充地层能量
茨16-156C对应水井2口。高部位的茨15-156井在茨16-156C投产前已经注水,但连通关系较差,无论茨15-156如何调配,茨16-156C都无明显效果。2012年4月,低部位茨16-G156井转注,茨16-156C含水下降,日产液上升,日产油上升,动液面上升,见到明显注水效果。油井注水见效增油1074吨。
(二) 应用螺杆泵生产,优化工作制度
茨16-156C投产初期采用泵径44mm,冲程5m,冲次3次/min的工作制度,但由于油稠和地层出砂,井卡频繁,最严重的时候三天一卡,检泵频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7年8月引入螺杆泵技术,初期采用105转/分,在生产过程中,我们根据油井供排能力不断地调整转数,既要保证油井高效产能,也要延长设备的运转时率。2009年2月为提高产量,我们将转数由105转/分逐步上调至150转/分,产量增加。2010年11月,动液面下降,产量下降,下调转数到120转/分,2013年3月工供液能力上升,转数上调到150转/分。2012年3月针对作业中发现砂埋油层98米,返砂量达1.2m3的地层出砂的严重问题,复产后我们采取控制生产压差生产,复产初期采用100转/分,油井生产稳定后,调整到120转/分生产至今。螺杆泵技术的应用以来,调整工作制度7次,累计增油676吨,检泵周期比抽油延长了479天,大大缓解了地层出砂,油稠等问题
(三)实施动态加药,适时解堵
茨16-156C井投产以来,我们一直采取点滴加药方法来降低原油粘度,维持油井正常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我们根据油井电流、含水的变化,实施动态加药制度。投产初期,产量低,动液面低,含水低,油井负荷大,我们采用每天加药8m3的制度,到2008年2月换用4m3加药制度。生产至2009年1月,产量稳定,地层压力较高下调到2m3/d。2009年11月再次上调到4m3/d持续生产至今。期间2010年10月日产油量由7.7t下降到4.3t含水上升较快,加药的同时,每天用泵车打药4m3,到2011年5月得到缓解。
针对近井地带油层堵塞造成产量下降的问题,我们配比出千分之十二浓度的降粘剂60-80m3,药液温度75℃,从套管用泵车打入,利用温度对稠油的敏感性,对油层进行处理,焖井24小时后开井,使油井恢复正常产量。这种方法,我们实施了两次,均取得较好效果。2008年2月实施后日增油2吨,累增油 1013吨。2013年8月增油387吨。
四、经济效益分析
茨16-156C井注水见效增油1074t,调参增油676t,解堵增油1400t,根据增油创效公式:
E=(1-30%)×F×Q×(P-T-C)-I
Q—增加产量(3240t)
P—原油价格(3444元/t)
T—税金(588.3元/t)
C—生产成本(957.88元/t)
I—投资(30万元)
增油创效400.4万元。
茨16-156C井通过调整工作制度,提高了油井的免修期,减少作业费用50万元。
总经济效益=400.4+10=410.4(万元)
五、结论及建议
1.及时动态调配的有效应用,是恢复地层压力,抑制注入水水窜,提高油井稳产基础的必要手段。针对茨16-156C井含水上升的情况,我们建议对茨16-G156井实施调剖,改善吸水能力,观察调剖效果,及时动态调配,提高茨16-156C井产量。
2.选择合理的工作制度,是抑制油井出砂,延长油井免修期的有效管理方法。日常生产中,我们加强资料录取,针对生产实际运用合理参数。
3.螺杆泵技术的应用,有效的缓解油层出砂问题,在同类井中有推广空间。如茨15-155井目前抽油生产,可以改用螺杆泵生产。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等.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J].油气井测试,2011,20(4):42-44.
[2]赵梦云,等.国内深部调驱技术研究进展[J].内蒙古化工,2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0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