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教科书、考试大纲和高考真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学习探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关键词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41-01
在承担着素养达标、能力提升、人文熏陶和考试选拔等功能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知识混淆、概念不清、记忆模糊、审题困顿、答题逻辑紊乱等问题。现行教科书高中历史知识碎片化、时空跨度大等当然是上述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但最基础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注意、不懂得找准并利用关键词来开展学习备考。
关键词是隶属于图书馆学的词汇,指媒体在制作使用索引时所用到的词汇;关键词检索广泛应用于网购商品推荐、搜索竞价排名、信息查询纠错等互联网操作中。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历史概念、专业术语、主干知识和考试要求等进行“关键词教学”实践时,可以在以下四个层面大有可为。
一、跟进课程标准的变化关键词,宏观明确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
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相比,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最大变化就是将原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笼统三维目标凝练成高中历史课程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标变化的“关键词教学”可依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研读新课标文本的有关表述来明确“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关键词的科学含义,引导学生以前沿的理念视野来认知当下的高中历史学习。其次,教师要深悟新课标基于核心素养所设计的必修课程以通史方式呈现对纠正旧课标专史方式所存在的时空混乱硬伤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开展初高中历史学习接轨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教师应着力钻研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结构、内容和评价方式载体,善于、勇于将其渗透到新课教授、梳理复习、题目讲解等各类课型实践中。
二、深挖教科书的封面、目录关键词,提纲挈领构建知识体系
相较于种类繁多、鱼龙混杂的高中历史工具书、教辅书和课外书,教科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掌握了教科书的学生往往占领了高中历史学习制胜的战略高地,而这些学生大都重视抓关键词、善于抓关键词,甚至锻造了利用教科书的封面、目录关键词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的思维能力。
为指导学生将统一使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读懂弄通,笔者以现行的岳麓版教科书为例,探究教师开展教科书“关键词教学”的有关思路。一则,教师应强调学生关注三本必修教科书封面的“政治文明”、“经济成长”、“文化发展”关键词,引领学生整体感知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有别于初中通史的专史体系,引导学生从专史的角度纵向理解从古到今的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脉络,进而避免经常有学生连知识点在哪本书上都不知道的怪象。再则,教师要督促学生理解记忆目录的标题关键词,如通过对必修Ⅰ的“专制”、“集权”、“民主”、“法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关键词的排列揭示政治史有关中国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治、西方民主法治的演进、中国从古代集权强化独立到近代集权弱化内忧外患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时期在中共的坚强领导下的辉煌成就、世界政治格局从古代的多元独立到近代西方崛起再到二战以来美苏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四大关键线索。
三、理清考试大纲的文本表述关键词,增进教学的考纲意识
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本、提倡多元多维评价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各级各类的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无疑是一种历史悠久、可操作性强和相对公平的重要评价手段,但不同类别的考试有着不同的大纲。
高中历史作为承担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任务的学业水平考试和文科综合高考科目,教师在研习“目标”、“范围”、“命题”等结构关键词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三点:一要比照上述两类考试大纲在考核要求、考点表述和考试内容等上的不同点(如广东省学考大纲按专史排列,而高考大纲按通史排列),并做出适合自己授课阶段的教学选择;二要指导文科类考生研习考核要求的“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等关键词,并以高考大纲“必考内容”为框架自主构建通史知识网络;三要在比对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基础上,引导文科类考生发现考纲、课标和教科书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表述,并评讲其在逻辑上的统一性,进而培养学生备考应试相关知识点尽可能采用考纲表述的习惯养成。
四、明辨高考真题的维度关键词,着力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作为政府考察学生人文素养、高校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文本,高考历史真题历经教育部考试中心多个环节的千锤百炼和恢复高考以来40多年的历史考验,应该成为教师“关键词教学”的经典探究对象。
如果说高中教育的本质是知识、能力和成长的过程性培养,那么高考的本质就是一场考试而已。作为承担着文科类高考学科备考的高中历史教师,怎样才能将高考真题有机整合于知识教授并讲解清楚呢?或许可以从“关键词教学”入手来开展以下三个维度的探究:第一,善于发掘高考真题所反映的“社会热点”关键词(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了当下重要的“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社会热点),以帮助学生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理念下打通历史知识与现实需要相链接的任督二脉。第二,在试卷评讲中督导学生标注“历史学科”关键词,如时空、人物、事件、文献、制度、会议、党派、观点等关键的历史得分点。第三,玩味反刍高考真题的“解题”关键词,如答案来源、作答要求、文段分层、句子成分、感情色彩、分值暗示、标点符号和题头设置等。
高中历史作为肩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命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要善于执“关键词教学”之“四两”,方能拨提效减负、素养提升之“千斤”,进而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高效工作和愉快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龙.在概念建构中解释历史——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2期.
[2]教育部考试中心.激扬家国情怀,传承时代精神——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18年第7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高中历史课程的‘关键词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编号:GDXKT12885)的研究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