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探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7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而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识字主要集中在低年级教学当中。因此如何多样化并且高效开展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识字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探索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识字 写字 阅读 生活 教学策略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汉字繁难,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让学生应接不暇。同时,低年级的学生存在知觉精度差,分化水平低,对汉字的比较辨识能力尚未形成,注意的稳定性差,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等方面的不足,加重了教学的难度。课堂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环境的差异,社会大环境下对汉字的使用,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作用并影响着识字教学。[1]
现行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随文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诸多教学方法,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中学得更有趣,记得更扎实,糅合识字教学方法,营造氛围,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尤为重要。[2]
在这些深刻的认识基础上,我对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研究探索。
一、加强识字写字训练
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指出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进行识字教学时,先从汉字的基本笔画入手,再拓展到独体字和笔顺规则等。对于初识写字的孩子来说,汉字只是一个个陌生而复杂的符号图形,如果没有书写的依据是无从下手的。有了笔顺,书写就变得有迹可循,学生就知道了应该从哪里起笔,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笔顺帮助孩子完成了对汉字的感知。一年级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前先教学汉字基本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律,一般是先横后竖,如“十”;先撇后捺,如“人”;从上到下,如“言”;从左到右,如“词”;从外到内,如“问”;从内到外,如“函”;先里头后封口,如“国”;先中间后两边,如“承”。此外,还要注意下列比较特殊的书写规则:(1)关于写点的顺序,应注意:点在左上先写,如:斗、为、头;点在右上后写,如:戈、发、我;点在里面后写,如:瓦、丹、叉。(2)竖在上面(左横的左面,在上包下或全包围结构里,一般先写,如:战、冈、圈。(3)之廴作偏旁的字,和一些下包上的半包围结构,一般先内后外,如:过、延、画。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1)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一笔一划,把笔划写到位,注意美观整洁。(2)重视对写字姿势的指导。熟悉掌握握笔操、坐姿操,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3)根据胡一帆《书法课堂》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例如一二年级重点强调笔顺规则和字体的框架结构等。
二、识字与阅读“携手共进”
识字和阅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给每个学生提供阅读的环境资源。针对性地为低年级的学生置办了适合他们借阅的绘本、童话故事、标音版的世界名人故事等。通过班级阅读、年级阅读、校园阅读的良好氛围拓展学生的阅读资源,使低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在阅读中巩固识字。2、以家校活动促进阅读形式的开展。在低年级推广亲子阅读活动——“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家长孩子一起读,读完以后再讨论一下、分享一下。在学习课本的同时每学期都为学生指定2本课外必读书目,选取的书目一是故事性较强,能调动起孩子的读书兴趣,二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读书中明白道理,感悟真情。激励孩子坚持每天课外阅读的同时,实现了在线提问、交流与回复。大量的课外阅读,给我们带来了无数个惊喜:刚要教“虎”字,已有人喊出“九牛二虎之力”的成语;教“熊”时,有人会抢着告诉我,童话《三只小熊》里有这个字;教“迟”字时,有人会琅琅地背出“……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在学习课文时,当他们发现这个字我曾在课外书中遇到过,就会有识字的成功感,更加乐于读书。[3]
三、从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生活里有最丰富、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利用家庭、社会文化资源,使识字走进家庭、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处处学汉字、时时用汉字。例如学校和社会中的墙壁、板报、广告牌、宣传栏、标语等都成为学生识字的源头。积极引导学生收集商标、广告宣传标语,街道和校园标牌上的字,让识字的氛围渗开发透到每一个孩子的日常活动里,让识字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例如老师可以开展“识字娃”班级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打扮家园,在家具、玩具上贴相应的词卡,如“书桌”、“冰箱”、“电视机”、“衣柜”等,在潜移默化中和这些生字词交上朋友。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的超市逛逛,并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这样既能把课堂中所学的旧字用于社会实践中,又能在愉快轻松的购物中识得新字,使识字同用字得到有效的结合。另外,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小学生爱表现,希望自己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支持、表揚。鉴于这样的心理特点,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就能激励每个孩子都去多识字。
四、探讨有效识字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死记硬背的传统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课堂上就出现了“失语”现象,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教师要研究儿童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识字、写字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初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
1.字理识字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汉字的发展经过了六千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在教学中,循其规律教学生识字,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不仅掌握汉字的字音、字形,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字义,使其能正确使用汉字。例如执教“日、月、水、火”字时,把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记住了汉字的字形和字音,了解了汉字的字义。 2.简笔画识字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简笔画”简捷、形象,如果借助简笔画识字,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理解“上、中、下”的字意时,如果仅仅说上面、中间、下面等等,学生只能模糊理解,但只要加上方位表达的动态简笔画,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3.趣味识字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频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识字与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1)感官识字。利用语言、动作、实物、图画、模型、多媒体演示等直观手段,突破难点,增强形象识字效果。譬如通过播放春夏秋天四个季节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直观感受到季节的变换,调动起学生的感官,使得孩子学习的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再如在教学“滚、扑、撕、咬”四个动词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堂上配动作读,更有利于理解和巩固识记。(2)创意识字。激发学生用任何材料展示自己认识的字。例如学生采用黏土、瓜子、牙签、纸巾、橘子皮、胶纸、芝麻、树叶等打造出自己所喜欢的汉字作品,富有创意,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很好地认识和巩固了汉字。
4.游戏识字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根据儿童的这个心理特点,老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游戏情境,尊重孩子的学习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实现字词的意义建构,这样的教学设计常常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譬如打牌游戏、戴头饰表演识字、抓“特务”、放大法、摘果子游戏、开火车、识字PK赛、藏卡片等。
5.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1)为一年级学生打下坚实的拼音基础。利用拼音识字,并扩展小学生识别词汇,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识字,而且有可能使其超出老师教学的范围,独立地处理一些他们未曾学过、未曾见过的生字词,克服阅读中的障碍,进行更广泛的阅读。汉语拼音是汉字注音符号,是帮助孩子识字的有效工具。
(2)教会学生利用工具书识字。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利用工具书识字,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经常的指导和鼓励下,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教会一二年级学生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典,开学初学校统一配发最新版本的《新华字典》。一要提前教学生认识千以内的数。学生认识了千以内的数,查字典时就能读出生字的页码,方便交流学习情况。二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汉语拼音的字母表。在教学音序查字法前,引导学生复习字母表,要求学生熟记字母表的顺序,记住字母的大小写形式。这样,查字典时学生就容易在“音节索引”中找到字母的位置。三要重视组织课堂教学。低年级学生初学查字典,很感兴趣。但速度快慢不一,因此教學时,除了进行学习目的性教学,采用适合于儿童特点的教法外,还要注意组织课堂纪律,在每个教学环节进行之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要求他们听从教师指挥,动作一致,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教学效果。
(3)鼓励自学,在发现中识记生字。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自学,或同桌、小组讨论交流。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他们喜欢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时常会想出许多记忆字形的好方法。A、“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如:哥+欠→歌;直+木→植;平+讠→评;古+攵→故等。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生字加偏旁,就可以记住新组成的生字,这样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学生很容易就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B、“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学习“买”字,学生说把“卖”字去掉顶头的“十”就变成了“买”字;还有在认识“票”字时,学生说把“漂”去掉“氵”,把“飘”去掉“风”就变成了“票”。这样,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再次巩固了形近字的字形,而且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C、换一换。如认识“清”这个字时,学生就会用言字旁、竖心旁、日字旁、虫字旁、目字旁来替换三点水,于是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又集中学习了“请”“情”“晴”“蜻”“睛”等生字。这样自然而然地丰富了识字量。
6.注重学生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识字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了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安排座位时我就有计划地强弱搭配,“一帮一”、“一对一”优困结合、以优带困,促进学习。同桌互相指认课本上的生字词、梳理生字的笔划笔顺、朗读课文、拼读生字卡片等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提高了课堂识字的互动率和效率。(2)给注重在课外识字的孩子一个成功的展示,让他们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习,既教会了学生不认识的生字,增强其自信心,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也不言而喻。
7.复习巩固,强化识字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当堂大部分学生好像都能记住要求掌握的生字,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学生对生字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遗忘率非常高。崔峦先生曾经指出:"识字教学要复现复现再复现。"复习巩固关系到学生对生字的深化记忆和理解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及时复习,每学到类似的专题知识及时复习。因此,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获得预期的教学目的。
汉字是博大精深的。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培养学生识字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识字学习。同时作为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个性和学情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高效的识字教学策略,让学生乐于学习,寓学于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波.趣味识字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张行涛,周卫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11.
[4]张学鹏.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