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学生具有自我的主观意识,更是拥有无限的学习潜能的天生学习者,各项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都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获得知识,极大地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自主;独立;学习;素养
一、充分认识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如金字塔一般的结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于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每個人都渴望被肯定,都渴望实现自我的价值。更何况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更加渴望被尊重和被认可。但我觉得这里的认可不仅包括其他人对于学生的认可,还是学生本身对于自己的认可,这两种认可是同等重要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本身就是具有学习能力的高级智慧灵长动物,人类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生俱来。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环境对个体的简单塑造,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建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的经验产生联系,“同化与顺应”新知识,改组或重建认知结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而作为教师,更应该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相对于成人,他们没有受到思维的限制,没有过多的外界影响,思维更加简单而纯粹,因而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源源不断地探索冒险的过程,他们会在不断地学习中自主地产生新的需求,甚至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新奇想法,思维因此也不断地获得运用的享受。当我们在课堂中新奇地发现同样的知识,学生却有着不同的识记方法,甚至比教师本身教授的方法更好,你会为此感到惊喜,其实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方向发生改变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学习独立性
1.教少学多,无为而为
在传统课堂中,我们常常做着这样的角色,整堂课教师在绘声绘色地“演讲”,学生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讲,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通常学生会走神甚至在玩闹,这让课前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备课的老师头疼不已,甚至失去教学的信心。但是我们应该要深思,是不是因为我们“宠坏”了学生,忽略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包办太多,教得太多反而适得其反。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伟大思想家老子强调无为而治,顺应天性。这借鉴于教育,有着重大的学习意义。无为强调我们不该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的自主,把对学生的管理转化为无形的、无为的方式,这应用于班级管理里效果尤为明显,我们惊奇地发现,班级管理特别好的班级有两个极端,一种是班级管理自主性强,班级氛围民主,班主任严宽相济,管得特别少,另一种是班级管理专制严格,班级气氛压抑,班主任专制,处处管制。这两种班级平时班级秩序良好,但后一种班级一旦脱离教师的管理,便如脱缰的野马般不受控制,甚至产生强烈的反弹心理,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不愿意收到束缚,过多的要求和束缚反而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他们不理解而且不认同成人对于他们的要求,所以过多干预的教育会是强迫式的更多,因而为了顺应天性,教师在教育中应该学会“放手”,松紧有度,学会教少,而试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这时他们的学习天性就会发挥最大的潜能,也会产生使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教师则是引导学生找到钥匙的人,学生找到钥匙便可以开启知识的大门。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得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主动,更加高效。“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只有真正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才会涌现自主求知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创造学习的动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力是自主学习的源泉,而能够长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来源于学生本身的内驱力,而兴趣正是最好的内驱动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乐于接纳地学习知识更容易掌握知识,学习效率更高。如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反之,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赏识教育
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渴望成为“优等生”的愿望,都希望受到外界的表扬和赏识,而赏识教育恰好是学生另一种学习的外驱动力。学生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凭借主观臆想来评价学生,要充分走进学生、理解学生,在教学中要学会运用赏识教育。教育专家提出,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都有其共同且明显的心理特征,他们都希望能够受到赏识,喜欢被夸奖、被称赞和鼓励,而对惩罚、批评的话语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我们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使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强化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感受到获得学习成就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更有效率地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将会有所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棋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13(25):26-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4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