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故事汇,聚焦专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引入,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开始运用情境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如何将情境教学与一年级孩子常规、专注力培养相结合,许多教师还心存困惑。本文使用教育叙事的方式,记录了笔者亲身经历的教学案例,并针对一年级音乐课堂中如何通过情境教学塑造学生专注力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分享。
【关键词】情境教学;一年级;音乐课堂;专注力;教育叙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一次失败
三年前的我初次踏进小学教育的大门,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小豆丁就被他们的可爱和温暖所感染,决心一定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和理想去呵护、培育他们。但经过几周的相处,我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年级孩子刚刚离开幼儿园,个体稳定性、专注力和持久度都处于较低水准。初为人师的我对于他们的课堂常规培养常常找不到抓手。每每遇到孩子们不听讲,学习专注力不足时,总会有种难以言喻的无力感袭上心头。往往会采用大聲喝止、严厉批评等方式来告诉孩子“你不要……”“你不可以……”。这样的课堂管理方式,虽然能在一瞬间让学生的专注力被猛然拉回来,但要不了多久,孩子又会立刻恢复原状。学生就像提线木偶,老师一声“坐直”,孩子们“蹭”一下挺直了腰,老师一开始授课,他们就又像泄了气的皮球缩了回去。还记得一次校级公开课中,我选择执教《小蚂蚁搬米粒》这一课,虽然我精心设计了许多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生活情境,钢琴伴奏和歌曲范唱也基本到位,但才二十分钟就有不少孩子开始左摇右晃、摇头摆尾、两眼无神,甚至出现了起身游离在教室内的情况,我憋着一肚子火,终于在快下课的时候彻底爆发,当着诸多听课老师的面儿严厉地批评了孩子们。不出所料,收效甚微,孩子们只是被突然吓到,并没有真正理解课堂中他们究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课堂常规,不遵守常规会有什么后果,于是安静只保持了短短三分钟,整节课都蔓延在一种嘈杂而无序的氛围中。课后,我不禁反思,如果连基本的课堂常规都不能保障,那又何谈专注力?没有专注力,又何来的有效学习?学生许多时候只是跟着老师和能力强的同伴进行模仿,依葫芦画瓢、小和尚念经。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二、重新出发
时隔三年,重新出发,再次执教一年级,三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使得我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与提升。在面对活泼好动、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的一年级小娃娃时少了一些简单粗暴,多了几分教师机智。
上周,得知要承担一节市级公开课的任务,思绪瞬间被拉到了三年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课题《小蚂蚁搬米粒》。重新构架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方面相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次教学,我决定将情境教学贯穿整节课,从秋天缓缓飘落的黄叶出发,激发学生对于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的关注;通过谜语引出团结勤劳的小蚂蚁;通过劳动的感性体验感受两个声部合作的乐趣;在吆喝和故事中学会歌曲;最后在舞蹈和律动中感受了丰收的喜悦。整节课节奏紧凑,始终围绕秋天、丰收等生活情境,教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对于刚刚入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说比较大,但我有信心在情境中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聚拢到一块儿,以故事为抓手将孩子们的专注力有效提升。
三、初步实践
课的基本设计和理论构架初步建立,如何落地是个难题,对于老师而言检验教学设计最好的方式就是反复试上。没想到,第一次试上中的第一个环节就让我备感受挫。我先让让孩子们通过图片和音乐体验秋天的意境,通过提问和交流找寻身边最美的秋天,接着通过唱起歌曲《叶儿》营造教室中秋天的情境,然后踮起脚让纸片制作的树叶一片一片的跟着音乐的节奏缓慢飘落,最后孩子们根据歌词的寓意去感受自己是一片片小树叶在教室里飘落、分散又聚拢。原本的设想中这是一副美妙的秋日落叶情境,没想到实际却变成了一片混乱景象。当黄色纸片精心绘制成的树叶从空中缓缓飘落时,孩子们疯了一样的争抢,将纸片撕了个粉碎;当歌声让孩子们像树叶一样缓缓飘落时,有些孩子却“扑通”一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当老师唱到“落满大街和小道”的时候,孩子们在教室跑呀、跳呀乱作一团。“停下!”我怒吼道,脸涨得通红,小朋友面面相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摇晃的小脑袋似乎委屈地在说:“我们明明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感受呀,我们错在哪儿呢?”我也很懊恼,时隔几年又一次的失败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四、反思教学
就在迷茫之际,我的师父南京市音乐学科带头人王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你觉得你营造了情境没错,可是孩子并不知道需要做些什么。学生不应该是在看演出而是要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只有在情境营造后根据情绪和作品的需要,合理地给学生提出要求,学习才能真正有效的发生。”
师父的话语让我犹如醍醐灌顶,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是呀,树叶飘落时为什么不能争抢,是因为这会破坏秋天美好的风景;坐下的时候要安静,是因为树叶飘落是缓缓的柔柔;树叶散开时不能跑跳,声音要柔美,是因为如果我们想象小树叶一样慢慢飘落到“大街和小道”上比起跑跳更合适的方式是舒服的欢欢走动。但在课堂中最大的失误和问题是在于,孩子们出现无序、混乱的情况之后我并没有根据问题运用情境的方式去解决,简单的一句“停下”只会打断之前创造的画面感,更会让学生好不容易感受到的音乐情绪荡然无存。
五、再次起航
原来,所谓的情境教学,不仅仅是将“真、善、美”简单地呈现给孩子们,更重要的是要将情境贯穿于整节课的语言和情绪中去,通过情境体验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专注地听讲、课堂中应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挖情境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要用他们听得懂、愿意听并且有意思的方式引导他们充分获得情感体验和情感满足。
通过反思,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在教学过程大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对教学语言的细节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并再次在学情不同的班级中试教了数次,在音乐课堂中孩子们逐渐发现了身边秋天的美好,体会了树叶飘落的悠闲,感受了金黄满地的大街,最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如何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表达音乐。
在这样一次次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的磨砺中,我渐渐领会了情境教学的细节之美。正式公开课时,我看到孩子们有序、投入地沉浸乐享在我们共同创造的音乐故事情境中,从他们闪烁的眼神和由心而发的笑容中我知道此时的他们一定无比的专注。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吴跃华.音乐教育自传[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
[3]顾明远.李吉林和情境教学学派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秦德祥,杜磊.音乐巧堂教学的经典方法[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5]冯卫东.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作者简介:赵骁彤,男(1990—),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琅琊路小学音乐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