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音乐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中国歌剧《江姐》中的一首经典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音乐特征为出发点,通过人物情感、性格特征、音乐风格等多角度,着重分析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的情感,更深层次地挖掘音乐中的思想内涵,更准确地了解人物内心,展现歌剧《江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中国歌剧;《江姐》;音乐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通过仔细研究歌剧剧本和人物唱段,笔者对歌剧中革命英雄 “江姐”的角色及唱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需要了解江姐的性格特点和音乐形象,还要充分了解歌剧的故事情节、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才能准确地把握唱段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通过这次研究,进一步丰富大家对中国民族歌剧的了解,也为本人声乐演唱、舞台表演和教学实践等提供了指导性和帮助。此外,该歌剧为革命历史题材,是红色经典歌剧之一,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伟大的爱国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传播本土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作品简介
我国民族歌剧产生于“五四”运动之后,创作家们在吸取西洋歌剧艺术长处的基础上,加入中国戏曲音乐和民族音调的精华,创作出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引发了一大波红色歌剧创作浪潮,《江姐》正产生于这个高潮时期,是继歌剧《白毛女》的第二个高峰,它集中西方音乐戏剧之精华为一体,并且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创新,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感与时代气息。此歌剧一出演便大获成功,歌曲广为传唱。
二、创作背景
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族歌剧风格基本成型,这对我国后来歌剧的发展有很大的示范作用,歌剧《江姐》诞生时期正是我国歌剧蓬勃发展的时期,此时我国歌剧通过之前的摸爬滚打过程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歌剧内容更加饱满,形式更加新颖。
歌剧采用的是英雄主义题材,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特征,歌颂了我党的崇高伟大,情感上和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通,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音乐,歌剧《江姐》的音乐形式非常符合当时民族的思想、感情、生活。表演形式上运用歌唱、吟诵、道白三种中国古典形式,运用了音乐的主题贯穿和戏曲板腔体相结合的发展手法。
音乐是民族生活的表现,必然具有民族性。而“民族性”是我国歌剧最主要的风格特点。歌剧《江姐》充分诠释了“民族性”的特点,歌剧以歌唱为主,歌曲融合我国各地民族特色、地方曲调,吸收西洋歌剧的特点并加以改造创新。如川剧、四川清音、洋琴、越剧、婺剧、京剧、杭滩等地方丰富的戏曲,融会贯通,或吟诵或咏叹,或帮腔或伴唱,加以创作,曲调优美流畅,韵致悠扬,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淳厚的乡土气息,从歌剧的情结发展、角色唱腔、演员的表现体现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戏剧性和抒情性,通过音乐完美地塑造出“江姐”刚柔并济、坚贞不屈的人物性格特征。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出自于歌剧中的第六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是江姐在监狱中唱的一首咏叹调,运用了板腔体的音乐手法。此时的江姐,在渣滓洞的牢狱中经历敌人各种酷刑的考验,更加坚定了她的共产主义信念,塑造出江姐刚毅乐观的形象。歌词意高情深,隽永别致,使人心中涌出炽烈滚烫的共鸣。
三、音乐特征
(一)曲式特征
此曲属于并置型非再现单三部曲式,调式调性为F徵民族调式。由4/4拍和5/4拍两种拍子组成,整体分为引子(1-3)、A(4-23)、B(28-39)、间奏(40-44)、C(44-84)。该曲吸收了我国许多优秀的剧种,如京剧、越剧、川剧、婺剧、洋琴、四川清音等各地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民族戏曲、曲艺音乐汇集在一起。咏叹调以五个段落呈示,结合着慢快不一的速度,松紧不同的节奏,运用戏曲中的常见板式,在慢板、散板、快板、流水板以及“紧拉慢唱”中来陈述着江姐思绪起伏、刚柔相济的情感表现。
(二)音乐分析
歌曲的音乐应用了《红梅赞》的变体,以慢板表达比较抒情委婉的情绪,该歌曲的第一句就运用了很多的“一字多音”,也就是“拖腔”,如“春蚕”“死”“断”的处理,特别细致地表达出人的复杂情绪。“甜”字中间有一个十六分的休止符号,运用了顿腔的手法,并且该段中运用很多的装饰音的处理,如倚音、波音、颤音,具有中国传统民歌委婉细腻的韵味。“甜”“间”都归韵在“an”,具有我国的“民族性”特点,巧妙运用比兴手法,通过蚕和蜜蜂体现自己为党和人民可以无私奉献的态度,即使赴汤蹈火也甘愿。
第二部分为紧板,节奏变得比较紧密,给人一种江姐发出对党的誓言的激动情绪,旋律感越来越强,节奏上先渐快后渐慢的速度对比,对后面进行重复的这一句“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速度渐慢,字字深入人心,强烈感受到江姐为求人民得解放的迫切心情和为美好生活甘洒热血的壮志豪情。
这一句中的衬词“啊”意味深长,运用下行级进的音程旋律为第三部分做铺垫,接下来开始诉说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情绪比较平静,结构上也为转到慢板做了衔接。
第三部分的歌词是十字句的格律,既朴实又有诗的特性,歌词以叙事的口吻诉说江姐的革命理想,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音乐比较清新纯粹,最后一句“愿将这满腔热血染山川”为散板,非常有激情有力,把旋律推向高潮。
第四部分歌词表现出江姐对敌人的憎恨之情。该段运用了“摇板”“紧拉慢唱”的唱腔手法,“紧拉慢唱”演唱非常自由,感觉伴奏“赶”着演唱者在唱,有一种急促感,把音乐推向高潮,在戏曲唱腔中经常用来表达悲伤、激动的情绪。在一些字上面也做了重音处理,如“你”“链”“代”“来”“幸”“天”,这种力度的变化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江姐坚定不移的高尚气节,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忠诚态度。 开始是4/5拍流水板式的一拍一板,一字对一音,每个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心情更为激动,然后点到主题“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变成了4/4拍,速度减慢,力度也发生了改变,然后开始诉说如何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这里由之前的中板转到了慢板稍快,速度明显变慢,旋律起伏大,最后一句重复“只觉甜”,渐渐变慢,气息控制好,声断气不断,表现出为革命甘洒热血的告白。“共产主义”这个词汇的深刻内涵,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更不能忘记中国的今天,是那些包括江姐在内的千千万万的志士仁人抛头颅、洒鲜血,把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命运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坚韧不拔、前仆后继的结果。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都应从这些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身上得到鼓舞,受到启迪。
《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一部具有浓厚的艺术性与时代气息的红色经典革命民族歌剧。剧中的江姐是一位坚贞不屈、忠肝义胆、正气凛然的英雄。本文着重分析了该歌剧中经典曲目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对江姐的性格特征和音乐形象等方面作了浅析。通过学习和研究歌剧《江姐》中“江姐”主要唱段的音乐特征,进一步丰富了笔者对中国民族歌剧的了解和认识,清晰地看到中国民族歌剧道路的轨迹和成功所在,对歌剧《江姐》的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也为笔者将来的声乐演唱、舞台表演和教学实践提供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行文至此,希望笔者的文章得到各位老师和同仁的指正,引起大家的共鸣,让我们一起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让世界都看到我国优秀的文化作品。
参考文献
[1]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安国,方智诺,孟维平.音乐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李丽.中外音乐赏析[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4]张小芳.一歌一世界红色经典歌曲背后的故事[M].北京山西出版传媒集团,2014.
[5]曹明明.歌剧《江姐》创作及演唱风格[J].黄河之声, 2015.
[6]刘春英.歌剧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中江姐音乐形象塑造探析[J].黄河之声,2013.
[7]董旭娜.论歌剧“江姐”唱段的艺术处理[J].戏剧艺术,2015.
[8]龚亚虹.走进江姐——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塑造[J].四川戏剧,2010.
[9]唐旭娇.歌剧《江姐》创作及演唱风格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10]易婷.歌剧《江姐》的音乐艺术特征之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11]程敬乔.歌剧《江姐》“经典唱段”的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5.
[12]王帅.歌剧《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3.
[13]邱爱金.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和音乐表现的分析与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9.
[14]李孟宴.观新“江姐”忆歌剧《江姐》的发展[D].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3.
[15]李春伟.论歌剧《江姐》的音乐与表演特征[D].黑龙江:哈尔滨師范大学,2012.
[16]张杰.论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8.
[17]杨珍.论歌剧江姐的人物形象塑造[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4.
[18]王晓茜.论民族歌剧《江姐》的艺术特色[D].山东:青岛大学,2016.
[19]高莉.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演唱艺术处理[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卿可青(1996—),女,汉族,湖南永州,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理论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