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小学生课本剧创编能力培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本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从编到演,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既可以通过表演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既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激活课堂气氛等。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课本剧;创编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217-02
一、高年级小学生课本剧创编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课本剧的含义
课本剧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1]。它力求尽可能使用原著的描写和情节矛盾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原著的主要内容和主导价值观。美国教育家克里斯滕·尼卡尔森·纳尔森的著作《发展学生的多种智力》中提出课本剧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智力因素的综合性学习,它考验学生的词语能力、音乐能力、评价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张扬个性的能力、自我表现的能
力等[2]。
(二)高年级小学生课本剧创编的意义
1.消除学生厌学情绪,变“苦学”为“乐学”
传统教学,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毫无新意,学生提不起兴趣。而引导学生自己把文本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别具一格,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编哪课,怎么编,学生需要思考推敲一系列问题。好的课本剧离不开学生精读文本,上網查找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厘清人物关系。学生由学得被动变得主动积极了。
2.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强烈的表演欲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上的一大特征。课堂上的课本剧表演满足了孩子这一要求,并起到了拓展思维,锻炼胆量等作用。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劳动结晶,内心充满成就感,学习的热情随即被鼓励激发出来。他们那用之不竭的思考力,将带着对文本的独特体会,飘舞于梦想的讲台。
3.促进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抄词、默词、背书、写日记、写作文一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旋律。课本剧的出现好比“沙漠中的绿洲”,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出现了奇异的色彩。课本剧的创编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价值
课本剧再现了生活的一些场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编课本剧是对生活场景语文化地一次次尝试、内化,由此使学生渐渐站在用语文的视角分析客观事物的高度,自然觉察出事物中隐藏的语文特征,形成对客观事件定量刻画、定性把握,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好地寻觅到语文与现实的联系,领悟语文的内在
价值[3]。
5.为课堂提供相关课程资源
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主导者,关键要沟通知识内涵与实践操作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语文生活的机会,体悟大语文的丰富内涵及思想价值。课本剧富有价值的内涵和外延,巧妙地把学术语文拓展成了教学语文,赋予教学内容更多的机会、挑战、思想、方法、多样化,为教师的上课思路提供了可借鉴资源。
二、高年级小学生课本剧创编能力培养的基本
策略
(一)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1.培养戏剧语感,积累戏剧常识
几十年来,写作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疼的事,学生拿起笔却下不了笔,只能干瞪眼,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再加上学生不清楚戏剧的相关知识,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指导。如在阅读课上穿插电影片段欣赏课,结合平时看过的经典影视作品,分析其成功之处或者勇敢质疑其不足,培养戏剧语感;在学习相关课文时,可以有意识地灌输相关戏剧知识,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这课时,引导学生明确:“独幕剧”和“多幕剧”,了解“幕”“场”的含义。
2.明确创编过程,做好思想准备
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有效创编剧本有一定难度。不过,选择合适的记叙性文本,老师适时指导,创编出适合小学生演出的课本剧是切实可行的,对于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求不要过高,篇幅不要过长。
对于学生来说,编写剧本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在掌握剧本相关知识和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与时俱进的联想能力,最大限度地对文本进行改造,创造性地设计人物对话,合理地添置人物心理活动,添加适当的动作、表情。
3.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进行多方面交流
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将文本的精华之处进行全方位剖析,只得依靠学生自己读,反复地有感情地细读才能有所意会,才能感受到什么叫“言已尽而意无穷”。各版教材中,大家名篇不在少数,它们富有意蕴、矛盾冲突鲜明,这就为教师运用课本剧实施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好的借鉴。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阅读、了解相关背景、清楚内容,把握主题,感受人物形象。如苏教版五年级一篇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改编于名著《水浒传》,学生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可以放手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多层次地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4.鼓励大胆创新
创编课本剧是一种再创造,每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创
新[4]。还可以加入具有地域色彩的沪剧、豫剧、川剧、昆剧和苏州的评弹,南京的白局等。有的学生巧妙地将一些流传千古的宋词穿插进历史故事的创编中,效果很不错。
(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编能力
1.认真阅读原文,培养创新能力
认真阅读原文,要了解背景、明确主题,熟悉内容。虽然学生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但不可改编得面目全非,要知道自己只是创编而不是原创。
2.合理改编课文,加强思辨能力
对于课文中的历史事实、人物性格,要尊重原著的精神,不可妄加改动,不能扭曲人物内在精神品质。电影电视剧中的一些作品中的人物来自真实历史人物原型,要尽可能地还原其原先状态。
3.巧妙构思剧本,加强合作能力
课本剧大都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学生的能力才华在合作中显露无疑,而合作是当今社会孩子重要外在能力之一,学会与人合作,才能集众人智慧关注细节。
4.强化反思意识,提高评价能力
剧本完成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评价能力,通过反思评价,深化学习程度。
三、结语
总之,创编课本剧,强化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在语文教学实践改革中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增强学生创编课本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桂迎.校园戏剧[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美国教育家克里斯滕·尼卡尔森·纳尔森.发展学生的多种智力[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4]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杨璐(1987~),女,江苏大丰人,学历:本科,职称专技十二级,南京市小西湖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299.htm